采血窗口前突然沒人排隊了。
患者李女士的抽血過程只用了117秒。 這個數字讓傳統采血模式顯得如此笨拙。
市人民醫院新上線的智能采血系統正在顛覆就診體驗。 掃碼取號到完成采血全程不超過3分鐘。 氣動傳輸管道以每秒5米的速度運送標本。
系統每小時能處理800支采血管。 采血差錯率從0.3%驟降至0.
01%。 但護士站里傳出了低聲的議論。
"全自動貼標確實快,可我們像在伺候機器。" 一位資深護士偷偷揉著發僵的手指。 智能系統自動分配窗口的算法并不透明。
有患者發現軍人總能優先采血。 檢驗科主任辦公室堆著三起投訴。
都是關于系統誤判采血量的。 我個人認為技術不能完全替代人文關懷。
冰冷的機械臂永遠無法理解孕婦的緊張。 實驗室里標本分揀機發出規律的嗡鳴。
它的錯誤率是十萬分之一。
這個數字比人工操作優秀太多。 可誰來計算被削減的12個采血崗位? 智能采血確實縮短了等待時間。
但醫院走廊里飄著的消毒水味沒變。 有位老人對著取號機手足無措。
他口袋里皺巴巴的繳費單已經失效。
技術升級的洪流中總有人被沖上岸。
系統后臺記錄顯示23次操作超時。 都是70歲以上患者造成的。
采血機器人正在三個科室試運行。 它能識別最細微的靜脈血管。 但識別不了患者眼中的恐懼。
我們獲得了效率,失去了什么?
檢驗科墻上的電子屏實時更新數據。
今日已完成采血量:1842人次。
平均等待時間:2分48秒。 最后一個數字在不斷閃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