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整個中國市場奢侈品消費增速在放緩,甚至境內市場還出現了17%的暴跌,但折扣領域的生意卻表現得不錯。
先看組扎心的數據。要客研究院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奢侈品市場銷售額同比跌了3%,境內市場更是直接縮水到5044億,線下實體店遭了25%的斷崖式下跌。但有意思的是,線上渠道的韌性反而更強,雖然整體也在降,但占到了市場46%的份額。
更關鍵的是消費外流,境外消費占比從42%躥到49%,日本韓國成了新購物天堂。這說明什么?消費者不是不買奢侈品了,而是變得更精明:哪里便宜去哪買,哪個渠道劃算用哪個。
再看折扣市場的表現。最近唯品會搞湯麗柏琦專場,原價4290的黑金酒桶包直接砍到1999,這價格比免稅店還香。巴寶莉女包更夸張,1.8折就能拿下經典款通勤包。
這種折扣力度直接引爆了新中產的需求,特別是中年女性和寶媽群體,消費占比超過36%和20%。這恰恰說明,消費者在高端消費中同樣具備理性的消費意識,
既要品牌品質,也要價格優勢。
毋庸置疑,這屆消費者變聰明了。以前買奢侈品多少帶點虛榮心,現在都要拿計算器算性價比。要客研究院給了個公式:(品牌價值+產品價值+服務價值+稀缺價值)/價格=性價比。
當這個公式里的分母(價格)被折扣砍掉一大塊,分子里的價值將被無限放大,消費者自然會用腳投票。更關鍵的是,線上購物占比已經逼近50%,預計2025年要超過60%,這意味著品牌方再不玩轉線上,連湯都喝不到。
品牌方顯然很懂行,愛馬仕、LVMH這些巨頭2023年還能保持雙位數增長,能打出的王牌就是線上+折扣的組合拳。現在奢侈品牌都在推進“一城一店一網”新零售布局,連巴寶莉這種百年老牌都嘗到了特賣甜頭,說明市場規則早已改寫,高端消費也得照顧顧客的實際體驗。
說到底,奢侈品消費正在從“面子工程”變成“里子消費”。消費者要的是用合理的價格買到高品質的商品,而不是為品牌屬性盲目買單。這種轉變倒逼整個行業重構供應鏈,折扣店、線上平臺、保真服務這些新要素,正在重塑奢侈品市場的底層邏輯。未來誰能玩轉性價比,誰就能在這場消費革命里活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