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川
你有沒有注意到,在與癌癥斗爭的同時,身體的某些部位似乎在默默承受著額外的壓力?或許你會好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身體變化背后究竟預示著什么?
實際上,除了對抗癌細胞,很多肺癌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經常會面對肝功能損害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肺癌本身可能發生肝臟轉移,還會因為藥物治療、營養不良以及全身情況變差。肝功能損害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和控制,可能導致一種嚴重的并發癥——肝性腦病。
1
當肝臟讓大腦打瞌睡:什么是肝性腦???
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是一種由于肝功能衰退導致血液中毒素無法及時清除、最終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臨床綜合征。
肝性腦病分為A、B、C型3種類型。A型發生在急性肝衰竭基礎上,進展較為迅速,其重要的病理生理學特征之一是腦水腫和顱內高壓。B型是門體分流所致,無明顯肝功能障礙,肝活組織檢查提示肝組織學結構正常。C型則是指發生于肝硬化等慢性肝損傷基礎上的肝性腦病。
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 毒素蓄積:正常情況下,肝臟能夠將來自腸道的氨及其他代謝廢物轉化為尿素后排出體外。但當肝功能受損或肝臟存在大面積轉移病灶時,這一轉化過程受到阻礙,氨等毒素在血液中不斷累積。
- 血腦屏障受損:高濃度的氨和其他有害物質可以穿透血腦屏障,直接影響大腦細胞功能,造成神經遞質失衡。
- 神經細胞代謝異常:體內毒素的作用下,神經細胞出現能量代謝紊亂,可能引起細胞水腫、氧化應激等病理變化,從而表現為意識障礙、運動協調障礙等臨床癥狀。
2
肺癌患者的肝臟負擔
為何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害?
肺癌患者為什么容易出現肝功能損害?這不僅與治療過程中使用的藥物有關,也與癌癥本身以及患者的整體身體狀況密切相關。實際上,肺癌患者在治療和疾病發展的過程中,肝臟常常要承擔額外的負擔。肺癌患者的肝功能損害通常源于以下幾個方面:
- 抗腫瘤治療導致的肝損害:肺癌治療過程中,常用的化療藥物如紫杉醇、培美曲塞、順鉑,靶向藥物如吉非替尼、奧希替尼,以及免疫治療藥物如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等,均可能導致肝功能異常。
- 肺癌肝轉移引起肝功能異常:肺癌容易發生肝轉移,肝內腫瘤占據空間并壓迫正常肝組織,導致肝功能逐漸受損,表現為膽紅素升高、轉氨酶異常升高等情況。
- 長期服藥引起藥物性肝損害:患者長期服用止痛藥、抗感染藥物或其他藥物,這些藥物經過肝臟代謝,長期使用可能加重肝臟負擔。
- 營養不良與全身狀況差:肺癌患者常存在食欲下降、體重減輕、營養不良等情況,這些因素也會進一步影響肝臟代謝能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3
留心這些“蛛絲馬跡”,
如何早期發現肝性腦???
常規肝功能檢查中,轉氨酶(ALT、AST)的升高說明肝細胞受損;膽紅素水平上升則提示肝細胞破壞或膽汁排泄受阻;白蛋白減少表明肝臟合成功能減退;而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則說明肝臟對凝血因子的合成能力下降。這些指標有助于判斷肝臟是否正處于受損狀態。
肝性腦病的臨床表現多樣,目前國內外應用最廣泛的仍是West-Haven HE分級標準,它將HE分為0~4級。
從最初的輕微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情緒波動,到嚴重時出現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特別是在肺癌患者中,肝功能已受到損害,一旦出現肝性腦病,患者生活質量和治療預后都會大打折扣。
4
肝性腦病的治療策略
對于肺癌患者而言,肝功能損害如果過于嚴重,就可能引發肝性腦病。因此,及早發現并及時治療至關重要,治療通常根據病情輕重采取分層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清除誘因:
大部分HE患者都有誘發因素,如感染、消化道出血或電解質失衡。
- 感染:即使沒有明顯感染,也可能存在腸道細菌易位和內毒素增高,此時應盡早使用抗菌藥物。
- 出血:胃腸道出血容易誘發HE,出現出血癥狀時應及時止血并清除胃腸內血液。
- 利尿過度:利尿劑使用過量會導致體液不足和電解質紊亂,此時需要暫停利尿藥,及時補液和調整電解質。
對于重度HE患者,還需要積極控制腦水腫,如使用甘露醇和/或呋塞米。
2
藥物治療:
主要目標是降低血氨水平和改善大腦功能。
- 乳果糖:口服后在腸道內生成有機酸,降低腸內pH值,促使氨轉為銨并排出體外。通常每次15~30 ml,每日2~3次,目標是每天排出2~3次軟便。
- 拉克替醇:與乳果糖作用類似,但起效快、腹脹少,適用于糖尿病患者。
- LOLA(L-鳥氨酸 L-門冬氨酸):幫助肝臟將氨轉化為尿素,降低血氨水平。
- α晶型利福昔明:口服后在腸道內抑制產氨細菌,減少氨的產生。
- 微生態制劑: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促進益生菌生長,減少有害菌,從而降低氨的吸收。
對于某些因藥物引起的HE,還可以適當使用鎮靜藥(如納洛酮)幫助患者恢復清醒,但這類藥物需謹慎使用。
圖片來源:攝圖網
3
營養支持:
營養治療在HE中十分重要,因為嚴格限蛋白可能導致肌肉流失,反而加重HE。
- 能量與飲食:建議每日攝入35~40 kcal/kg,少食多餐,避免長時間禁食。
- 蛋白質:對于輕度HE患者,初期可控制蛋白攝入在20克左右,待病情改善后逐步增加;重度HE患者則應避免腸道攝入蛋白。植物蛋白比動物蛋白更安全。
- 支鏈氨基酸(BCAA)和微量元素:適量補充BCAA和復合維生素、鋅等,有助于改善營養狀態和降低血氨。
4
人工肝治療與肝移植
- 人工肝治療:在肝衰竭合并HE時,使用血液灌流、血漿濾過或其他人工肝支持系統,可以幫助清除部分炎癥因子和氨。
- 肝移植:對于反復發作、內科治療無效的患者,肝移植是最終的治愈方法。
5
預防肝性腦病,如何防患于未然?
預防肝性腦病就像為自己的肝臟和大腦筑起一層保護網,下面這些簡單而實用的建議可以作為我們在家庭管理中的要點。
1
定期監測肝功能
肺癌患者治療期間,建議每月檢查一次肝功能。如果出現肝功能損害,應縮短監測間隔。
2
合理用藥,保護肝臟
嚴格按照醫生處方服藥,避免擅自服用非必要藥物,尤其避免不合理使用解熱鎮痛藥、抗生素。若必須使用,應定期復查肝功能,及時發現異常并調整用藥方案。
3
營養支持與飲食管理
- 避免高蛋白飲食,尤其動物蛋白攝入不宜過量;
- 建議食用易消化食物,如清淡飲食、少油少鹽;
- 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和微量元素,保障肝臟營養需求;
- 禁酒,以防肝功能加速惡化。
4
避免誘發因素
感染、消化道出血、便秘都是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應積極預防:
- 及時處理感染、發熱;
- 防治便秘,可適當服用乳果糖或益生菌;
- 注意口腔衛生,防止隱匿感染。
5
保持腸道通暢
可適當使用乳果糖、乳酸菌素片等腸道調節劑,避免毒素積聚誘發肝性腦病。
每一次關注自己的健康,都像是在為未來筑起一道堅固的防線。只要堅持定期檢查、科學用藥和合理飲食,再加上健康的生活習慣,你就能給自己的肝臟和大腦打造一個溫暖而安全的港灣。無論面對怎樣的困難,你都不孤單——醫生、家人和朋友都會陪伴你,一起邁向更光明、更健康的明天。每一天都是新的開始,愿你的未來充滿希望和活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 中國肝性腦病診治共識意見(2013 年,重慶)[J]. 中華肝臟病雜志,2013,21(9):641-651.
[2]張亮,李浩,湯善宏.肝硬化血氨相關肝性腦病的診治思考[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3,39(12):2942-2945.
[3]秦軍勝,王洪亮.輕微型老年肝性腦病患者血氨、腦血流動力學指標變化情況及對認知功能的影響[ 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2,19(6):730-733.
[4]龔家順, 張艷翎, 陳浩. 利福昔明與乳果糖、拉克替醇治療肝性腦病療效和安全性的 Meta 分析[J].臨床薈萃,2015,30(2):191-195. DOI: 10.3969/j.issn.1004-583X.2015.02.01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