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讀書,讓我們飽覽古今,融會中西。作為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自少時起,便飽讀詩書,立志向學,后來,他也常常教育弟子讀書學習。
孔子都讀過哪些書,有過哪些讀書感悟?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孔夫子的推薦書單吧!
﹝推薦書目﹞
《詩經》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的311篇詩歌,內容豐富,包括勞動與愛情、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孔子非常推崇《詩經》,他認為“不學詩,無以言”。同時,他研究、整理《詩經》,教育弟子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詩經》也被儒家奉為經典,是古代學子必讀的典籍。
清乾隆初拓本《乾隆御定石經·詩經》
孔子博物館藏
《論語》中記載了許多有關孔子和《詩經》的記載,以及他對《詩經》的評價。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論語·為政》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論語·八佾》
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
——《論語·泰伯》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于鳥獸草木之名。”
——《論語·陽貨》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墻面而立也與?”
——《論語·陽貨》
﹝推薦書目﹞
《春秋》
《春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編年體史書,記錄了魯隱公元年到魯哀公十四年魯國的重要史實。
周游列國之后,孔子回到魯國,不遺余力地整理古代典籍,刪《詩》《書》,作《春秋》。《史記》記載:“余(太史公)聞董生曰:‘周道衰廢,孔子為魯司寇,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為天下儀表,貶天子,退諸侯,討大夫,以達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載之空言,不如見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司馬遷對《春秋》極為推崇:“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紀,別嫌疑,明是非,定猶豫,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存亡國,繼絕世,補敝起廢,王道之大者也。……故《春秋》者,禮義之大宗也。夫禮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為用者易見,而禮之所為禁者難知。”
明人彩繪圣跡圖冊頁——退修詩書圖
孔子博物館藏
明人彩繪圣跡圖冊頁——刪述六經圖
孔子博物館藏
﹝推薦書目﹞
《周易》
孔子晚年喜歡讀《易》,因讀的次數過多,以至于用熟牛皮制作的編綁簡牘的“韋”多次被翻斷,這也就是我們熟知的成語——“韋編三絕”的故事由來。
元刻本《周易經傳集解》
孔子博物館藏
讓書籍沁潤心田,讓知識啟迪智慧。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一起翻開書篇,徜徉在浩瀚書海之中吧!
來源:孔子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