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青州分局始終將服務企業置于關鍵位置,精心構建“正面清單”“幫扶清單”“免罰清單”“修復清單”四張清單體系,不斷推動行政執法工作效能提升,持續優化轄區生態環境與營商環境。
一是“正面清單”賦能,提效減負促發展。堅持把推行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作為重要舉措,將13家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對清單內企業無事不擾,原則上不開展現場檢查。同時,優化執法方式,減少執法頻次,利用自動監控、用電量監控、視頻監控、建設項目自主驗收平臺、無人機、走航車等方式進行非現場執法檢查,同時逐步完善大數據采集分析、違法線索移交等工作程序,形成切實有效的非現場執法模式。目前已開展非現場執法93家次,非現場檢查比例62.84%,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迎檢負擔。
二是“幫扶清單”發力,紓困解難優服務。秉持“服務先行、監管隨后,普法在前、執法在后”的工作思路,主動深入企業,全面收集問題,精心梳理建立問題清單,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將普法與服務深度融合,“點對點”了解企業困難,“面對面” 傾聽企業訴求,針對企業在環境污染防治、突發環境問題應對能力等關鍵方面進行全面診斷、精準施策,為企業提供全方位的 “一站式”服務。今年以來,已對120家企業開展現場幫扶工作,成功協助企業解決問題91個。
三是“免罰清單”施策,自由裁量顯擔當。構建基于環境信用、以排污許可制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執法監管體系,明確20種首違不罰情形、3種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情形,對符合依法不予行政處罰和減輕行政處罰的事項情形,嚴謹界定、主動核實、審慎落實,鼓勵和引導企業主動及時改正輕微違法行為,消除環境影響,排除環境風險隱患,讓企業通過整改能夠繼續輕裝上陣。今年已立案處罰5件,辦理免罰案件1件。
四是“修復清單”發力,信用重塑強效能。注重企業環境信用保護和修復工作,為企業開設信用修復“綠色通道”,執法人員通過現場講解、指導幫扶、協助辦理等多種方式,圍繞企業關心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依據、企業環境信用狀況查詢、信用評價結果應用以及信用修復等工作進行詳細指導,幫助失信企業提交信用修復材料,快速、精準幫扶企業進行信用修復。目前,青州市黃標管理企業20家、藍標管理企業29家,今年已幫助指導8家企業完成信用修復。
來源:濰坊市生態環境局青州分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