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千與畢加索
張大千,中國近現代國畫巨匠,與齊白石并稱“南張北齊”,其藝術成就與傳奇人生令人矚目。他有著標志性的“黃金左臉”,更對蘇軾極為尊崇,常以“東坡帽”示人,在藝術與生活間演繹著獨特風采。
張大千自畫像中,常以左側面示人,形神兼備,展現出獨特氣質,因而有了“黃金左臉”的美譽。從1929年的《己巳自寫小像》開始,自畫像仿佛成為他的記錄檔案,每到30歲、50歲、60歲等關鍵時刻,都會畫上一張留作紀念。這些自畫像不僅是其藝術成長的見證,也展現出他不斷變化的形象與心境。
張大千對蘇軾的尊崇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尊稱蘇東坡為“坡公”,畢生穿著打扮都以蘇東坡為榜樣,頭戴東坡帽,身穿東坡服,還有東坡同款披風、盲鞋以及拐杖。不僅如此,他還全方位“cosplay”蘇東坡的生活方式,以居士自稱,自建居家環境,熱衷喝好茶、嘗美食、鉆研烹飪。
在藝術創作中,張大千也多次以蘇軾為題材。1940年作《蘇長公行吟圖》,贈與李壽民,款識中寫道“愿吾壽民它日學成如長公之為吾蜀光也”,表達對李壽民的期許。1965年的《六十七歲自畫像》,半身側面,頭戴“東坡巾”,身穿大斗篷,自比東坡,將古人的原型與自畫像合而為一。
張大千與蘇軾同為四川人,東坡帽成為他自我身份的一種認同與符號,他追慕蘇東坡,視其為學習的典范。在著名攝影家郎靜山的鏡頭里,張大千銀須飄逸,穿長袍,戴東坡帽,穿布履,一派典型的中國古文人形象,就如他畫里超凡脫俗的形象。張大千通過這種方式,將自己的心境寄寓于所向往的理想人物,展現出對傳統文化的深厚情感與獨特理解。
張大千與友人
鐘馗妝自畫像 葉淺予藝術館藏
1964年,傅申(左)與丁翼(右)在臺北拜會張大千
張大千 仿石濤山水圖 紙本設色 79.5cm×51cm 20世紀 嘉興博物館藏
張大千 三十周歲自寫小像 絹本水墨 26.2cm×23.1cm 1929 嘉善縣博物館藏
張善孖、張大千 虎嘯圖 紙本設色 97cm×41cm 1934 東陽市博物館
張大千先生肖像照 郎靜山拍攝
張大千 東坡《隱括歸去來辭》意圖 紙本設色 159cm×55cm 1935 天津博物館藏
張大千《東坡居士行吟圖》 1943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