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寧夏頻道
人民網銀川4月23日電(李甜甜)4月21日,位于寧夏石嘴山市惠農區的寧夏銀達恒瑞農牧有限公司肉牛養殖場里,四棟標準化牛舍整齊排列,2000多頭和牛和安格斯牛正悠閑地嚼著草料,油光水滑的皮毛在陽光下泛著黑緞子般的光澤,壯實的肌肉隨著走動顯出優美線條。
“我們瞄準高端牛肉市場,引進安格斯肉牛、和牛,其肉質優良、口感鮮美的特點提升了市場競爭力。”銀達恒瑞農牧有限公司負責人黃浩說。這些肉牛養足30個月后,就會成為商品牛,產出的高端“雪花肉”主要銷往北上廣以及山東等地,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行情看漲,肉牛產業大有可為。黃浩說:“我們現在正在著手建設二期工程,到時候肉牛存欄量能達到3500頭左右,年出欄量達到5000頭左右,打造惠農區規模最大的肉牛養殖基地。”目前,該公司二期工程將在現有基礎上再建三棟牛舍,添置日糧撒料車等設備,實現機械化作業,提高養殖效率和效益。
近年來,惠農區以穩量、規模發展、增產增效為重點,推動肉牛產業向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方向發展,不斷增加優質肉牛出欄,讓肉牛產業成為村民增收致富的“強引擎”,跑出鄉村振興的“加速度”。
“惠農區因地制宜謀劃產業布局,加快肉牛產業發展,逐步建設高標準肉牛養殖基地,大力提升肉牛科學化、機械化養殖水平,帶動群眾增收致富。”惠農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局長查曉磊說。
今年年初,禮和鄉禮和村村民胡建鋒也瞅準了這個“牛”產業,先后貸款100多萬元購買了100頭西門塔爾肉牛牛犢進行精養育肥。雖然這一兩年受市場大環境影響,肉牛價格有所下滑,但胡建鋒一點都不慌,政府通過銀行貸款、保險理賠、出欄補貼等優惠政策,降低了農戶養殖成本和養殖風險。他說:“只要把牛養好,前景肯定好得很!市場回升的空間也大。”
惠農區持續夯實肉牛產業基礎,依托糧改飼、見犢補母等項目,增大人工種草面積,支持養殖大戶、家庭牧場、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完善基礎設施,配套養殖機械設備,發展肉牛規模養殖,提升標準化生產和規模化經營水平。
同時,大力推廣“龍頭企業+訂單生產+基地農戶”“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農戶+訂單銷售”“養殖基地+精深加工+直播帶貨”等模式,帶動其他農戶參與現代化生產經營,讓更多人分享產業增值收益,提高經營收入。
2025年一季度,惠農區肉牛存欄2.19萬頭,出欄8490頭,同比增加46.89%。這數據背后,是惠農區肉牛產業的蓬勃生機,是鄉村振興的強勁動力,更是老百姓們實實在在的“牛”日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