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于:金融時報|作者:馬梅若
“提及普惠金融,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還是以‘存、取、貸、匯、支付’等傳統金融業務為主,資本市場很少被提及。”日前,中證金融研究院院長毛寒松在“資本市場支持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會議上如是表示。
那么,資本市場能做普惠金融嗎?此前,銀行業開展普惠金融的經驗又有何借鑒之處?來自業界、學界的多位專家、市場人士回應了上述問題。
資本市場普惠金融事業持續探索發展
近年來,我國普惠金融在資本市場多領域成效斐然,特別是多層次股權市場服務不同類型企業的能力明顯增強。毛寒松列舉了相關進展:從“十三五”開始,中國證監會對符合條件的貧困地區企業IPO、新三板掛牌、并購重組等開通綠色通道,幫助其獲得低成本資金,帶動當地就業和產業發展。區域性股權市場已經成為地方政府扶持中小微企業政策措施的綜合運用平臺。2024年末,全國35家區域性股權市場共計服務企業約18萬家,絕大多數為小微企業。2025年,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試點有序開展,支持專精特新等中小企業掛牌上市。
中國銀河證券研究院副院長解學成重點介紹了北交所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探索。“北交所創立之初,中國證監會就提出要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的短板,形成相互補充、相互促進中小企業直接融資的成長路徑,培養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北交所成立之后走的每一步都在普惠金融道路上走得很扎實。”他說。
此外,債券市場上具有普惠屬性的融資工具持續創新,扶貧債、鄉村振興公司債、專項債、債務融資工具等產品,通過市場化手段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在保障農戶增收方面,“保險+期貨”成效顯著,已為21個農業品種保收。
招商期貨數字金融與財富管理總經理、ESG負責人陳星辛分享了招商期貨在普惠金融、鄉村振興和綠色金融融合方面的實踐經驗,通過“保險+期貨”模式不斷升級,切實服務鄉村振興。以生豬為例,假設當前生豬價格為每噸2萬元,3個月后跌至每噸1.7萬元,農民將嚴重虧損。為此,創新設計出“保險+期貨”模式。養豬農民向保險公司購買“生豬價格險”并繳納保費,保險公司用保費作為期權權利金,與期貨公司定制場外期權,期貨公司再在場內市場進行對沖,此為1.0版本。
隨后,該模式升級到2.0版本,即“保險+期貨+銀行訂單”。此前銀行因豬肉價格波動大,不敢給小型養殖戶放貸,新模式對沖風險后,銀行敢于放貸,農民得以購置種豬、建設豬舍。同時,期貨具備價格發現與指導功能,農民可預判價格,大型經營主體以固定訂單價格收購生豬,穩定了農民的養殖計劃。
后來進一步發展到3.0版本,以新疆棉花為例,農民因當前價格低囤貨,可能導致次年價格更低,影響棉織企業生產鏈。引入“保險+期貨”后,農民可先將棉花賣給棉企,同時在期貨市場購買棉花看漲期權,通過這種方式化解難題,促進產業平穩發展。
資本市場做好普惠金融須從多方面著力
當然,資本市場做好普惠金融也面臨一些挑戰。CAFI院長貝多廣表示:“要關注可得性問題。本來資本市場理財就存在較大風險,那么如何解決合格投資者的問題?此外,可持續性問題也值得關注。”他表示,資本市場都是講利潤回報率的,而普惠金融不能收很高的費用,那么如何實現商業上可持續?與此同時,也需要思考現行監管政策下風險、收益如何實現平衡。
與貝多廣觀點相似,毛寒松也認為,未來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需要平衡好幾個關系:一是市場探索和政府支持的關系,二是服務功能和商業可持續的關系,三是市場包容性和防風險的關系。
渤海證券股權融資總部負責人張可亮的解題思路是充分借鑒此前銀行業普惠金融的經驗。在其看來,資本市場要做好普惠金融,可充分借鑒此前銀行業普惠金融的經驗。“要建設資本市場普惠金融生態,應該從理論、制度、主體、市場、環境五個方面分別進行探索和建設。”他針對制度上的創設和完善表示,首當其沖的一條是設立資本市場普惠金融可執行標準。以服務對象為例,定性指標可結合工信部專精特新企業認定標準,定量指標可與目前的新三板掛牌、北交所上市條件相結合。但在設立營收、利潤等財務指標門檻下限的同時,還應該對財務指標上線進行規定,防止大企業擠占普惠金融資源。
此外,圍繞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資本市場也大有可為。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周瓊表示,當前,普惠金融可盤活的資產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向普惠群體提供融資支持的債權類資產;另一類是向普惠群體提供普惠服務的基礎設施類資產。其中,前者已有較為成熟的盤活模式,后者在盤活過程中部分面臨資產權屬復雜、合規成本高、收益率低等難點,需要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實現資產的精準分類與動態優化,提升資產證券化產品的吸引力。
在需求端方面,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加強投資者教育是提升資本市場普惠金融可得性的必要一環。中金財富戰略與數字化能力發展中心董事總經理朱虹表示,應特別關注投資者教育、金融健康的重要性,在普惠理財領域更是如此。“中金財富探索嘗試有效的投資者教育觸達方式,給出一些‘紅綠燈’‘發車信號’,避免不理性行為,利用AI手段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希望能用這些手段幫助廣大居民理性享受理財服務。”周瓊呼吁,指數基金、投資型養老產品等應該被大力發展并給予適當的政策優惠,金融機構應及時將長期投資、指數基金投資這些概念傳達給投資者。
THE END
轉載聲明:本微信公眾號刊登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及本微信公眾號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