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專利局一紙荒唐的授權書,讓全球華人怒火中燒!韓國食品巨頭CJ公司竟將“中國餃子”的外觀注冊為專利。
14-16道順時針褶皺、底部平坦的半圓形面皮,甚至用3D建模精確到毫米的弧度,直接抄襲中國1800年前的餃子原型!
更令人發指的是,這項專利保護期長達15年,覆蓋美、日、韓等多國市場。這意味著,2025年后,美國中餐館包餃子可能被韓國公司起訴索賠,中國速凍餃子出口也要“看韓國臉色”!
從泡菜、糖葫蘆到榫卯、漢服,如今連餃子的褶子都要被韓國據為己有,這場“文化掠奪”的荒誕劇,正在撕裂中華文明的千年血脈!
韓國CJ公司提交的專利文件中,14張高清照片和3D建模圖,將中國餃子的褶皺數量、弧度間距“復刻”得一絲不差 。
然而,這所謂的“創新”早被中國考古鐵證打臉——重慶東漢古墓中的“庖廚俑”案板上,花邊餃子與今無異;新疆阿斯塔那唐墓里的餃子,連褶皺都清晰如新 。韓國人用現代法律包裝的“專利”,不過是對中國老祖宗智慧的赤裸剽竊!
更荒誕的是,美國專利局竟在21個月內火速批準,無視中國提交的千年文物證據 。有律師直言:“這是用資本肢解人類共同記憶,把文明遺產變成企業私產!”
而韓國極端組織VANK更借機在維基百科篡改歷史,將張仲景發明的“嬌耳”扭曲成“韓國藥膳”,社交平臺鋪天蓋地的“餃子東傳說”,企圖洗腦全球認知 。
專利獲批不到一周,三家中企已收到律師函,被迫改用“13道褶皺”或“逆時針包法” 。韓國必品閣趁機搶占市場,2024年在中國速凍餃子市場的份額飆升到14.3% 。有華人店主悲憤道:“祖傳手藝成了‘侵權’,難道要我教美國人包方形餃子?”
這場鬧劇背后,是韓國“文化立國”戰略的陰險布局——通過國際專利和輿論洗腦,將中華文化元素包裝成“韓國創造”。從泡菜冰箱到暖炕申遺,從漢服碰瓷到榫卯剽竊,韓國正用法律和資本,系統性收割中華文明遺產 。
對于韓國企業的無恥行為,有法律專家呼吁:企業需用“非遺餃子”破局——波浪褶、雙色皮、雕花造型,讓韓國專利成廢紙;更要聯合老字號制定“中國餃子國際標準”,誰敢抄襲直接封殺 。正如網友怒吼:“今天不爭餃子,明天丟的就是粽子、元宵、月餅!”
也有網友表示,不用太過擔憂,中國的餃子有多種包法,韓國公司申請的專利只也囊括其中幾種,在海外的中餐館只要稍微調整一下餃子外形即可避免侵權。只是韓國人這種操作確實挺惡心人的。
從端午申遺到餃子專利,韓國屢屢挑釁的背后,是中華文化國際話語權的缺失!當我們還在爭論“該不該包容”時,別人已用法律和資本搶注文明符號。
所以,小編還是希望有人能在美國申請韓國公司的專利無效。畢竟,要論餃子起源于中國,咱們有的是證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