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出臺系列關稅措施,以所謂“對等”為名行貿易保護之實,嚴重沖擊多邊貿易體制和世界經濟運行。雖然美國政府現已被迫宣布暫停“對等關稅”,但仍保持對各國10%“基準關稅”和對中國累計145%高關稅,并施壓脅迫各國進行關稅談判。美“對等關稅”標榜以縮小貿易逆差、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制造業回流”為目標,但相關政策邏輯漏洞百出、背離經濟規律,實質上是零和思維下的貿易霸凌行徑,結果更是損人害己。
所謂“對等關稅”違背比較優勢理論。根據比較優勢理論(產業間貿易理論),各國基于天然的要素稟賦或發展階段差異,在不同行業形成各自比較優勢。貿易自由化有助于各國集中精力生產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并出口,在產業間形成專業化分工,有利于各方提高生產效率、共享貿易利得。美“對等關稅”作為典型的保護主義手段,勢必將推高貿易成本,阻礙自由貿易,降低世界經濟運行效率。美國生產成本高企,貿然擴大制造業規模并不符合比較優勢理論,客觀上也難以實現。根據有關數據,當前美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約為35美元/小時,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違背經濟規律逆勢推動“制造業回流”必然注定失敗。
所謂“對等關稅”違背規模經濟理論。根據規模經濟理論(產業內貿易理論),自由貿易使得企業可以依托全球市場擴大生產規模,降低單位成本,同時有助于提供豐富多樣的消費產品,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美“對等關稅”將限制全球貿易,導致市場分割,阻礙擴大生產和規模效應的發揮。根據世界貿易組織預測,若美國恢復實施“對等關稅”,疊加貿易保護政策擴散的影響,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量將下降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預測,2025、2026年全球GDP增速分別為2.8%、3.0%,受美國系列關稅政策等因素影響,較此前預測分別下降0.5、0.3個百分點。此外,“對等關稅”還將破壞現有產業分工體系,阻滯產業鏈供應鏈順暢運轉,推高企業生產成本。根據美國相關機構測算,蘋果公司即使僅將10%供應鏈轉回美國也需消耗3年時間,且在美國生產的蘋果手機價格將是原來的3倍以上。美政府本想通過高額關稅迫使制造業回流美國,結果卻損害自身產業發展,是典型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所謂“對等關稅”違背一般均衡理論。一般均衡理論認為,競爭市場有助于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在市場均衡條件下可以實現消費者效用最大化和生產者利潤最大化。自由貿易促進要素資源在全球范圍內自由流動和最優化配置,有助于提高全球生產效率、降低產品成本,增加各國整體福利。美“對等關稅”人為提高進口商品價格,扭曲資源配置,破壞市場結構,降低經濟潛在增速,導致社會福利無謂損失。事實上,美關稅政策對自身反噬效應已經開始顯現,高盛最新報告預測,2025年美通脹將大幅攀升至3.5%,經濟將零增長甚至衰退,美國陷入滯脹的風險明顯加大。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導致美普通家庭年均支出增加近4000美元,美國消費者成為這場“關稅戰”的最大輸家。
違背規律必被規律反噬,順應基本經濟原理、遵從經濟全球化大勢才是正道。若美國一意孤行、堅持所謂“對等關稅”,必將走向錯誤方向,被歷史前進的大潮所拋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