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上海市政府與豐田汽車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雷克薩斯純電動汽車及電池研發生產項目正式落地上海金山區。這標志著雷克薩斯這個進入中國市場28年的豪華品牌,終于告別全進口時代,以獨資建廠的方式開啟本土化電動化轉型。
一、國產進程:從規劃到落地的關鍵節點
- 2025年2月啟動:豐田中國宣布在上海金山區成立雷克薩斯(上海)新能源有限公司,專注于純電動車型及電池的研發與生產,公司注冊資本達1071億日元(約合53億元人民幣)。
- 2025年4月拿地:雷克薩斯競得金山區112.78萬平方米工業用地,成交價13.534億元,規劃用于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及電池生產。
- 2027年投產:新公司計劃于2027年正式投產首款國產純電動車型,后續將逐步擴大產品線,覆蓋更多細分市場。
此次國產項目是豐田在華首個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不同于以往與一汽、廣汽的合資模式,凸顯了雷克薩斯對電動化轉型的高度掌控和戰略決心。
二、轉型背景:進口優勢不再,新能源浪潮下的必然選擇
雷克薩斯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長期以進口身份銷售,憑借“進口品質”標簽一度備受追捧,2021年銷量達22.7萬輛,創歷史峰值。但隨著全球汽車產業向新能源轉型及國內市場競爭加劇,其發展逐漸遇阻:
- 銷量下滑:2022年銷量同比下滑22.5%至17.6萬輛,雖2023年、2024年略有回升(分別為18.14萬輛、18.19萬輛),但仍遠低于巔峰水平,市場份額被特斯拉、BBA新能源及國產新勢力品牌不斷擠壓。
- 電動化滯后:此前僅有UX 300e一款純電車型在售,續航表現與智能化配置難以匹敵國產競品,在新能源滲透率超35%的中國市場競爭力不足。
- 成本壓力:進口車型需承擔較高關稅及增值稅,同級別產品價格比國產競品高15%-20%,終端優惠后性價比仍不突出。
在此背景下,國產成為雷克薩斯應對市場變化的關鍵舉措。通過利用中國完善的新能源產業鏈(如電池、電機等核心零部件供應),可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同時更快速地響應本土市場需求,推出符合消費者偏好的電動化產品。
三、挑戰與展望:國產能否扭轉局面?
盡管國產落地為雷克薩斯帶來新機遇,但其面臨的挑戰不容小覷:
- 品牌形象重塑:失去“進口光環”后,如何維持豪華品牌溢價,避免陷入“以價換量”的陷阱,是其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 產品競爭力:國產首款純電車型需在續航、智能駕駛、內飾配置等方面達到或超越同級競品(如特斯拉Model Y、蔚來ES6等),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
- 市場接受度:消費者對雷克薩斯國產車型的接受度尚需觀察,尤其是在品牌忠誠度逐漸向新能源品牌傾斜的趨勢下,需通過差異化優勢(如日系豪華質感、服務體驗等)吸引用戶。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成熟的產業鏈和技術生態。雷克薩斯此次國產,不僅是為了應對本土競爭,更是希望借助中國市場的資源,推動其全球電動化戰略。若能在產品力與價格之間找到平衡,其有望在新能源領域重現昔日燃油車時代的輝煌。
結語:本土化轉型的關鍵一戰
雷克薩斯國產落地,是其在智能化、電動化浪潮中的關鍵一搏。從進口到國產,變的是生產模式,不變的應是對豪華品質的追求。2027年首款國產車的亮相,將成為觀察其轉型成效的重要窗口。在競爭白熱化的中國車市,雷克薩斯能否憑借國產純電車型重振旗鼓?讓我們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