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過后,風吹雪疾,雪域高原依舊冰雪連片。蒼穹之下,一位皮膚黝黑、身材瘦小、嘴唇發紫的衛士正穿梭在口岸管理區的角角落落。他,就是新疆喀什邊境管理支隊科克牙爾邊境派出所卡拉蘇口岸警務室警長孫中川。
卡拉蘇口岸警務室位于中國與塔吉克斯坦的唯一陸路口岸卡拉蘇口岸下,與冰雪終年不化的“神山”慕士塔格峰遙望相對,在這里,孫中川和戰友們彼此相伴,如同雄鷹一樣,翱翔在雪域邊關,緊盯著天邊的“風吹草動”。6年來,他先后榮獲二等功1次,被授予開發建設新疆獎章,優秀共產黨員4次,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為“黑水河畔的好巴郎”。
年少時,孫中川因喜歡警服加入河北老家的輔警隊伍,少年時望著貼滿街道的征兵海報,孫中川毅然選擇報名參軍成為一名邊防武警戰士。2019年1月1日,隨著國家深化改革大政方針,他脫下軍裝再次穿上警服,成為第一代中國移民管理警察,繼續守護在從軍戍邊的帕米爾高原上。
“在最好的地方成長,到最遠的邊防奉獻。”孫中川說:“從警服到軍裝再到警服,是組織給我的動力和信任,一代代前輩們都能夠在這里刻畫自己青春的樣子,我有什么理由不在這里干出一番事業呢?
“堅守只能博同情,有為方能贏尊重。”翻開孫中川早已破舊的筆記本,一行字時刻提醒著他。
依熱提·伊斯拉木夫婦是轄區比較困難的一戶牧民,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兩歲時因發高燒導致右手偏癱的兒子。如今,三個女兒相繼出嫁,留下老兩口和兒子相依為命。
六年前的一個下午,孫中川第一次開展走訪入戶時與依熱提·伊斯拉木一家人結識,續寫了長達六年的民族團結佳話。
“姐姐們都出嫁了,這個春節我去家里一起過!”春節期間,孫中川帶上網上購得的春聯、燈籠與依熱提·伊斯拉木一家在卡拉蘇牧場歡度春節。
“這娃娃很用心,逢年過節怕我和老伴孤單,都會到家里來陪著我們。”依熱提介紹。
依熱提的兒子圖爾蓀江·伊熱提因身體殘疾,從小學三年級便輟學在家放牧,經常能在牧場看到戍邊民警巡邏踏查的身影,那一道道身影也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著他。
沒有課堂和同伴,在圖爾蓀江的內心中,每次看到來家中忙里忙外的孫中川和他的戰友,便努力用左手將他所想表達的事情畫在紙上,畫出他心里的課堂。
4月20日,迎著風吹雪,孫中川和往常一樣,巡查完關鍵場所,帶著水果和早已買好的畫筆來到依熱提家中看望老兩口和弟弟圖爾蓀江,并拍下屬于他們的“全家福”。
“我爸媽不在這里,鄉親們就是家人,每次接觸,都有一種家的感覺。”孫中川說,六年,從初次見面到形同一家人,這也是前輩們留下來的傳統:把駐地當故鄉!
圖為圖爾蓀江·伊熱提向孫中川展示自己畫的警務室。
卡拉蘇在塔吉克語里是“黑水”的意思。因地下水重金屬超標,無法正常飲用而得名,這里常年高寒大風,紫外線強,空氣含氧量不到正常值的一半。
由于長期工作和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孫中川和戰友都嘴唇黑紫、臉色黝黑,藏藍色警服被曬得紫中泛紅,但他們從未退縮。
警務室轄區有一景區-慕士塔格峰冰川公園,隨高原旅游熱潮,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這也給轄區管理帶來了新的考驗。
觀壯美冰川,部分自駕游客仍選擇走捷徑前往體驗,這一走,就出現了問題。
一次救援任務中,3名游客走野路被困在冰川公園迷失方向,身體均出現不適。情況危急,孫中川與戰友前往緊急救援,氣溫低、海拔高,歷經2小時,徒步近2公里,直到凌晨3時才將被困3人全部平安救出。因疲勞過度,孫中川和戰友不同程度出現了高原反應,回到宿舍后,好幾個人都嘔吐不止。
“這種救援已是常態,群眾有難,我們穿警服的必須要第一時間上去,他們才能夠安心!”孫中川說。
圖為孫中川對口岸管理區貨場進行巡查。
身在邊關,深研邊關。為更好地治理口岸轄區,孫中川將治安管理、俄語學習作為必修課,堅持忙時見縫插針看幾條、閑時甘之如飴學幾句。他堅持多請教、多思考、多研究,做邊境管理區的有心人,整理收集任務區域內的環境資料,總結梳理各類特情處置辦法,用最短的時間成長為所內的“轄區通”。戰友們都說:“只要孫中川在警務室,一切警務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2024年9月,安徽一企業工人李某到警務室求助:其公司售出一臺柳工牌挖掘機,購買者分期付款只付了5萬元首付,到了還款日遲遲未支付分期款項,經查詢該車輛信息,其中一部GPS已被拆除,另一部GPS經定位發現已抵達警務室轄區,遂一路從合肥追到帕米爾高原尋找車輛。
了解后,孫中川立即聯合聯管單位對該車輛信息進行排查,確認該車輛相關信息已被篡改。歷經30余小時逐一核對口岸所有擬出境車輛信息,最終找回李某公司售出的挖掘機,為企業及時挽回100余萬元的損失。
圖為湖南籍游客為幫助自己找回丟失手機的民警孫中川點贊。
對孫中川來講,唯一有些愧疚的是對自己的家人。
孫中川是家里長子,和兩個姐姐一樣為了夢想和初心選擇從軍入警,姐弟三人一年到頭也回不去幾次,只留下年邁的父母獨守空巢。
“爸媽多次想來工作的地方看看,都被我拒絕了。”孫中川說,我的嘴唇在這里發紫,怎么都恢復不過來,父母年齡大,他們來之后肯定會心疼。
“海拔這么高,一路上我都頭疼得要命,這么多年你是咋過的。”去年9月,孫中川的父母瞞著他驅車四天三宿從河北老家來到帕米爾高原,只為看一眼兒子工作的地方。
走進警務室,母親抱住兒子便止不住地流眼淚。
“媽,我今年獲得了開發建設新疆獎章,這可是組織對我的肯定。”為了讓母親放心,孫中川當即拿出剛剛被授予的精美獎章與其分享背后的故事。
望著警務室里掛滿的錦旗,兒子床頭擺放的各種榮譽,看著兒子成長成才,一臉嚴肅的父親嘴角也露出了微笑。
離別之際,孫中川的父親特地帶著印有“情深似海惠警有策、為黨育人治警有方”的心意獻給派出所黨支部,一再感謝組織對兒子的培養。
孫中川是邊境一線戍邊青年的縮影。在“黑水”河畔,喀什邊境管理支隊的民警們如孫中川一樣,正沿著前輩的足跡,用青春和熱血,書寫自己衛國戍邊的初心使命。
圖為孫中川父親向派出所贈送錦旗,感謝組織對兒子的培養。
(中國日報新疆記者站記者毛衛華|李展朋)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