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爺,今天咱們給‘小翅膀’做個保養吧!”專科護士小黃輕叩開張家門,正笑著舉起護理包。三個月前,張大爺確診腸癌后安裝了PICC導管,這根維系生命的“生命線”卻成了老人的心結——他總把導管藏在層層衣物下,連維護日都拒絕出門。
每周二下午兩點,護理箱里的消毒棉簽總會準時叩響張家門鈴。黃護士在床邊進行導管維護時,用帶著吳儂軟語的普通話講起社區老李抗癌十年的故事。“您看老李現在天天在廣場打太極呢”,她邊說邊將大爺的手輕輕放進陽光里。
第三次上門時,窗臺上的綠蘿抽出了新芽。張大爺第一次主動撩起衣袖,紫色導管在陽光下閃著微光。“小黃啊,下周我自己去你們衛生服務中心。”老人渾濁的眼底泛起漣漪。當我們離開時,他正站在陽臺上澆花,晨風掀起他新換的藍條紋襯衫。
三天后,一封墨香猶存的感謝信躺在護士站——“你們讓父親重新看見了光”。這封用紅絲帶系著的信箋,成了護理箱里最珍貴的“處方箋”。生命有時會被困在40厘米的導管里,但溫暖總能穿透層層陰霾,在某個清晨開出希望的花。
社區護理延伸,是將原本局限于醫院的護理服務拓展到社區和家庭。以往,患者出院后護理銜接常出現“斷檔”。而現在,專業的護理人員直接走進社區,把服務送到家門口,讓康復和護理無縫對接日常生活。中心優質護理服務不僅為患者和家屬排憂解難,還促進了鄰里互助和社區凝聚力提升。護理人員在服務過程中,帶動居民關注健康、互幫互助,營造出溫暖有愛的社區氛圍。
定制公交DZ510開通運營:精準對接需求,破解通勤就醫難題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再迎“邁希夫6號”!一季度實現能級再提升
吳淞江工程(上海段)水利項目全部立項建設,預計2030年基本建成!
編輯:頡廉杰
資料:羅涇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寶山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