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推送規則改版了,未被星標的公眾號文章無法展示完整封面,很容易錯過。為防走丟,小伙伴們都加個星標吧,步驟如下~
鈣會抑制鐵的吸收;牛奶是高鈣食物;身體缺鐵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三個信息,結合起來得出一個結論——牛奶喝多了會貧血。
好像還挺符合邏輯的,這可信嗎?
牛奶和貧血沒有直接關系
缺鐵性貧血的人也可以喝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高鈣食物確實會抑制鐵的吸收。一項單餐實驗發現,鈣能將一餐中鐵的吸收率從 10.2% 降低到 4.8%。鈣攝入通過影響鐵轉運蛋白作用抑制鐵的生物利用率,UpToDate臨床顧問給出的數據是,這一抑制作用能高達60%。
但是,重點來了。研究發現,鈣對鐵吸收的影響是短期內的。如果把觀察研究的時間線放長,結果顯示高鈣攝入量好像并沒有顯著影響人體中的鐵儲存量。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理論,認為這是一種適應性變化,人體的穩態機制補償了鈣-鐵的抑制作用。
一項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顯示,從長遠來看,高鈣攝入與血清鐵蛋白之間沒有顯著關聯,與血紅蛋白濃度無關。
綜合大量證據來看,對于大多數平素體健的普通人群來說,“鈣抑制鐵吸收”這一理論對于我們的實際生活沒有太大指導意義。
牛奶該喝還是照樣喝,不用因為害怕貧血不敢喝牛奶,每日適量攝入牛奶的健康益處多多,不必因噎廢食。再說了,也不會有人把牛奶當水喝吧,每天喝一兩杯牛奶,其造成的鐵損失其實可以忽略不計。
即便是已經確診了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也不必刻意戒牛奶,醫生給開了口服鐵劑,如果擔心補鐵的效果,我們只需注意將鐵劑和奶制品等高鈣食物錯開時間服用就可以了。
嬰幼兒大量喝牛奶
確實有貧血風險
孩子在1歲以前過早的轉為牛奶喂養、1歲以后攝入過量牛奶(每日飲用超過720mL),是缺鐵性貧血(IDA)的重要危險因素。
嬰幼兒生長發育迅速,對鐵的需求旺盛,6月齡前孩子主要從母乳或配方奶中獲得足量的膳食鐵,6月齡添加輔食后,可以從含強化鐵的米粉、肉泥等輔食中獲取鐵。
給嬰幼兒過早喂牛奶,或大量喝牛奶會加大缺鐵性貧血風險,原因有三:
①牛奶的含鐵量和生物利用率很低,完全沒有辦法滿足孩子的膳食鐵需求;
②喝太多牛奶占肚,影響其他高鐵食物的攝入;
③嬰兒期過早引入牛奶會增加腸道失血的風險,比如牛奶蛋白誘導嬰兒過敏性直腸結腸炎。
表面上是牛奶喝多了容易貧血,但本質其實是鐵攝入不足或隱匿失血導致的貧血。
因此,為了保證嬰幼兒有足量的鐵攝入,不建議給未滿1歲的孩子喂養牛奶,尤其是不要用牛奶來代替母乳、配方奶喂養。等到孩子滿1歲后,每日的牛奶攝入量不應超過600mL(一瓶250ml的利樂包牛奶,每天不要超過兩瓶半)。
說在最后
不僅是高鈣食物,鞣酸鹽(茶)、磷酸鹽、植酸鹽(糧食谷物)、多酚,這些日常飲食中再常見不過的成分都會損害鐵的吸收。
但我們能說大米飯吃多了容易貧血嗎?顯然不能。
事實上,貧血的病因更多是因為膳食鐵攝入不足(比如素食者)、失血(比如月經量過大、頻繁獻血)、自身健康問題阻礙鐵吸收(比如乳糜瀉、幽門螺桿菌感染)等。
因為吃了某種會抑制鐵吸收的食物而導致鐵缺乏的案例,確實有,但非常少見,而且多是極端情況。比如有一項病例報道了一位男士過量飲綠茶,每天喝超過1500ml的量,連續喝了20年,最后得了缺鐵性貧血。
擔心孩子貧血,與其一直糾結牛奶是不是喝多了,還不如把關注點多放在孩子日常有沒有吃夠足量的鐵。如果孩子有過量喝牛奶的習慣,比如一天能喝上五六杯,建議家長加以限制,不要養成用飲料(牛奶)代替喝水的習慣。
end
參考文獻:
[1]成人鐵缺乏和缺鐵性貧血的病因與診斷
[2]嬰幼兒缺鐵性貧血的危險因素
[3]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9219084/
[4]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22316622001420
免責聲明:本文數據更新于2024年3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醫療、健康、用藥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個人的醫學診斷和治療。個人的醫學問題請及時咨詢醫生。對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議,請給我們留言。
注:封面及正文圖片來源包圖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