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即將來臨之際,今天(4月23日)上午,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2024年)》(以下簡稱白皮書)《上海知識產權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24年)》,并通報“2024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以下簡稱十大案件)、“2024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新質生產力發展典型案例”(以下簡稱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情況。
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曹潔,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黎淑蘭,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鐵路運輸中級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劉軍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審判庭庭長唐震出席發布會。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法治宣傳處(新聞中心)處長、新聞發言人張海鵑主持發布會。本場發布會是“促公正 做表率——深入推進上海法院工作現代化”系列發布會第9場。
2020-2024年上海法院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收結情況對比圖
白皮書指出,2024年,上海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47388件,審結52061件,同比分別下降28.3%和11.8%,審判質效穩步提升,截至2024年底,54個知識產權案例入選人民法院案例庫,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一年來,上海法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制定《關于全面推進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現代化 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意見》,著力加強關鍵技術領域創新成果司法保護,共審結侵害專利權、技術秘密、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等技術領域侵權糾紛案件5272件,審結涉AI技術、電商直播等數字經濟案件2310件。
同時,上海法院聚焦“五個中心”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浦東引領區建設等國家重大戰略部署,以高度責任感護航區域經濟發展。截至2024年底,上海新增知識產權管轄權法院全部實現了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三合一”審判,順利完成基層人民法院知識產權“三合一”審判機制全覆蓋;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巡回審判服務保障體系,重點服務保障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以及全市科創園區和企業,定期開展庭審進園區、調研走訪、講座培訓、普法宣傳等活動,打通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最后一公里”。
如何讓“真創新”受到“真保護”?發布會介紹,2024年,上海法院依法落實懲罰性賠償制度,共判決知識產權侵權人賠償權利人損失總額22.4億余元,同比增長173.2%;其中懲罰性賠償總額1.1億余元,同比增長132.4%,彰顯了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和決心。
上海法院還聚焦知識產權案件訴訟周期長等難題,推動知識產權審判提速增效。其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向科學管理要效率、向機制創新要效率”,著力推進多元解紛,大力深化繁簡分流,持續加強審判管理,深度聚焦數字賦能,相繼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等23家專業調解組織和1家專門仲裁機構建立合作關系,與上海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等建立聯動工作模式,已實現調解成功率穩步提升,2024年案件平均結案時間由2023年的211.6天縮短至169.32天,快審團隊平均審理周期壓縮到40天左右。
此外,知識產權糾紛實質化解也取得積極成效。其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上海市楊浦區人民法院針對涉及6000余個侵權視頻鏈接的批量訴訟,就單個鏈接先行作出示范性判決,在此基礎上組織當事人進行調解,促成雙方達成一攬子和解協議。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與北京互聯網法院合力打造“京滬聯調”版權跨域協同保護機制,成功化解共計229件京滬兩地當事人互訴案件,涉案總金額近2億元。
發布會還通報了十大案件和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情況。其中,十大案件涵蓋了商標、著作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知識產權合同以及知識產權惡意訴訟等糾紛類型,旨在總結司法經驗,明晰裁判規則,推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共識的形成。
例如,在一起涉“長短視頻”之爭的著作權侵權糾紛案中,被告短視頻平臺中存在大量“甄嬛傳”話題,集中向用戶提供熱播劇《甄嬛傳》短視頻鏈接,上海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將大量侵權短視頻以權利作品為聯結點、整理至某一話題集并統一呈現給網絡用戶的行為,可以反映出平臺對涉案侵權行為明知及應知的主觀心態,應當承擔幫助侵權的民事責任。該判決明確了短視頻分享平臺履行注意義務的判斷標準。
新質生產力典型案例,則涉及核電蒸汽設備、軟件兼容、醫療器械研發、芯片項目、流量劫持、“AI換臉”等多個前沿技術領域,展現了上海法院積極服務上海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中心、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擔當作為。
例如,在一起“劇透”游戲未公開角色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案中,上海法院認定游戲未公開的角色設計等信息屬于商業秘密,并針對游戲角色泄密情形,不僅保護游戲角色內容本身,還保護通過游戲版本更新提升關注度的經營模式及其帶來的競爭優勢,對促進游戲產業健康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在一起“AI換臉”侵害作品信息網絡傳播權糾紛案中,上海法院判決明確“AI換臉”不構成對原作品的獨創性改編與合理使用、使用AI技術提供網絡服務者負有合理注意義務,有利于平衡兼顧技術創新和權利保護。這兩個案例均入選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公布的( 點擊查看詳情)。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劃之年。在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里,上海法院將緊扣‘政治建設引領、司法質效為本、數字改革賦能’的工作主線,依法嚴格保護知識產權,全力護航新質生產力發展,為上海建成國際知識產權保護高地,加快建設‘五個中心’,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貢獻更多的司法力量。” 曹潔表示。
代表、委員點評
范 征
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
過去一年,上海法院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積極作為,為創新驅動發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特別是在數字經濟、人工智能等新興領域,通過公正裁判明確行為邊界,有效維護了市場秩序和創新生態。值得關注的是,上海法院堅持嚴格保護理念,實施更大力度的知識產權懲罰性賠償,適用懲罰性賠償的案件數量及判賠金額持續增加,彰顯了嚴格保護知識產權的堅定立場和決心。上海法院通過積極運用證據規則、堅持市場價值導向、更新司法裁判理念,確保權利人合法權益得到充分保障,向社會傳遞了鮮明司法導向。
裘 索
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市錦天城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
上海法院在推進知識產權糾紛源頭預防、多元化解工作方面成效顯著,令人印象深刻。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的推進審判應用場景建設、構建多層次糾紛化解機制、完善知識產權巡回審判服務保障體系、深化司法與相關行政部門的協同配合等舉措,為當事人提供了高效、便捷的糾紛解決路徑。尤其是加強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仲裁與調解上海中心的合作對接,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框架下的全球治理,彰顯了上海法院的國際化視野,為企業營造了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2024年上海法院
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十大案件
目錄
2024年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
新質生產力發展典型案例
目錄
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審判
白皮書(2024年)
掃碼查看《上海法院知識產權審判白皮書(2024年)》全文
高院供稿部門丨知識產權審判庭
文字:姜葉萌
攝影:陳潔
責任編輯:郭燕
編輯:孫小敏
聲明丨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高院”公眾號
?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上海高院”公眾號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