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軍在攻擊金門島時鮮有的大敗,登島作戰的指戰員不是陣亡,就是被俘虜。而有一名解放軍團職干部,從死人堆里爬出來,換上了一名已陣亡的國軍少尉的衣服,冒名頂替。
之后,這位解放軍團職干部在臺灣的故事,更加魔幻。大陸方面則以為這位下落不明的團職干部已經犧牲了,沒曾想,金門戰役過去32年后,隨著這位解放軍團職干部被槍決,當年的往事才得以重現天日。
大陸稱“金門戰役”,臺灣當局則稱“古寧頭戰役”。此戰國民黨的指揮官,前期是湯恩伯,后期是胡璉。據國民黨方面統計,戰爭中,解放軍分三批登陸金門,總人數有9000多人,其中約350名船工。
戰爭結束后,解放軍被俘5000多人,陣亡3800多人,有50多人失蹤。據悉,被俘虜的最后一個長官是解放軍253團團長徐博。當時,徐博躲在金門主峰的一處山洞里,躲藏許久,直到身體太過饑餓,才選擇離開山洞,到附近的紅薯地里撿紅薯吃。沒曾想,被巡邏的敵士兵所抓捕。
至于國民黨軍隊的傷亡人數,據他們自己所說,只有1267人。實際情況要遠遠高于這個數。1953年,金門地區建設了國民黨軍隊陣亡將士公墓,其中不僅包括了所謂的古寧頭戰役死亡的戰士,還有大擔、二擔等小規模的戰斗死去的戰士,總計人數有4500多人。
大部分的解放軍俘虜,經過所謂的“教育改造”后,年輕的被補入國民黨軍隊,也有的被安排到臺灣各處工作。有個叫趙寶厚的解放軍戰士,醫護出身,被俘后,加入了國民黨軍,在臺灣上了軍校,成了一名軍醫,退伍后,在臺灣開了一家牙科醫院。1988年,趙寶厚帶著家人回大陸祭祖。
原本,那位頂替國民黨軍官的解放軍團職干部——陳利華,要是沒被“同鄉”告密,他也是有可能與趙寶厚一樣,重返大陸。陳利華于1920年出生在廣東梅州。1935年,陳利華參軍,次年入黨。1940年,陳利華加入新四軍。戰爭年代,他參加了不少著名戰役,諸如“如皋戰役、海安保衛戰、鹽城保衛戰、徐蚌會戰、上海戰役”等等。
在戰友們的眼中,陳利華是個文武雙全,多才多藝的干部。他文學造詣很高,還會演戲。登陸金門作戰時,陳利華是253團政委,協助團長徐博與敵血戰!在戰斗中,陳利華身受重傷。危急時刻,陳利華很巧妙地頂替了一個叫陳開中的國民黨軍官。
后來,陳利華考取了陸軍軍官學校,成功做到了國民黨上校。他在臺灣娶妻生子,在外人眼中,陳利華的日子過得相當愜意。后來,陳利華托付一個姓陳的同鄉,此人在金門戰役中被俘,之后到香港做生意。這個陳姓同鄉,非但沒有幫他與大陸搞聯絡,還把他的情況抖露了出去。
陳利華被捕后,他在所謂的“認罪書”上寫道:“我混入國軍30多年,因為對中國存有希望,為共黨工作的心態始終未變……”1981年,臺灣當局下令槍決了陳利華。
改革開放后,陳利華的兒子陳啟明根據父親在獄中透露的情況,回到廣東探親。老一輩的家鄉人看到陳啟明后,都不約而同地講:“你和你父親長得太像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