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武紀再次引發廣泛熱議,網絡上觀點紛紜莫衷一是。那么普通投資者該如何辨別這些說法的正誤?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解讀!
提醒各位著重留意文章結尾部分,此處提煉了核心觀點,建議認真記取。
一,認清股市的假象
昨日,高盛發布寒武紀調研報告,將其評級由「中性」調升至「買入」,給出 12 個月目標價 1223 元。相較于寒武紀昨日 694 元的收盤價,意味著存在約 76% 的上行空間。
是不是有人認為高盛看好就萬事大吉?這是否正是當下多數人的想法?
事實上,像高盛這類金融機構給出的目標價,聽聽就好,切勿輕信。回顧 1 月,高盛曾發布研報看空寒武紀,彼時寒武紀股價已超 700 元,而高盛給出的目標價僅為 411 元。
說白了,這些研究機構不過是順勢發聲,漲跌言論皆有。若盲目追隨,極有可能陷入被動。
以英偉達為例,其股價在今年 1 月于 153 美元見頂,當時眾多美國投行給出的目標價均超 200 美元。若輕信這些投行建議高位買入,如今虧損已超 30%。
歸根結底,這些機構的行為都圍繞自身利益,甚至不排除誘導投資者高位接盤的可能。
二,專家忽悠不停,小散上當不停!
部分投資者自認為足夠審慎,專挑權威分析機構參考,這便是「大廠效應」,正中對方下懷。
因篤信其專業權威,便言聽計從,陷入慣性思維定式,最終對市場實際變化視而不見。
無論是專家還是大 V,往往立場決定言論,背后皆是利益驅使。
真正能揭示市場本質、不受利益干擾的交易行為,卻常被大眾忽視。說到底,市場一切變動,最終都要體現在交易數據中。
借助大數據可回溯真實交易情況,洞察市場本貌,如此良策何樂不為?
我在使用十余年的大數據系統中發現異常情況,其原理基于采集、梳理、處理及分析交易行為,最大程度還原市場真相,詳情見圖:
這兩張圖展示的是「寒武紀」和「雙城藥業」的交易數據。縱觀長期走勢,寒武紀股價持續上揚。盡管高盛在今年一月發布看空研報,但其股價依舊保持漲勢。若輕信此類觀點,恐怕會與潛力股失之交臂。
市場走勢易受外界干擾,專家言論也可能影響判斷。要想避免陷入誤區,關鍵在于洞察真實交易行為。
以圖中橙色「機構庫存」數據為例,這是博爾大數據系統的特色指標,能直觀反映機構資金參與交易的積極性。一月份時,寒武紀的「機構庫存」持續活躍,表明機構資金始終積極介入,此時高盛發布看空報告,背后意圖值得深思。
如今「機構庫存」活躍度下降,相關機構卻轉而看好,其中端倪不言而喻。反觀右側的「雙城藥業」,「機構庫存」早已消失,這也解釋了兩只股票表現差異的原因。
三,提前布局,搶占先機
個股交易動態固然關鍵,但面對海量股票,若能精準識別哪些受機構資金青睞,無疑更具價值。
通過圖表可直觀發現,當前市場連續多日存在機構庫存數據的個股達 800 余只,且近 6 至 10 日擁有機構庫存的個股數量已刷新近期峰值,詳見下圖: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