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個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一場關于文學意義和價值的哲思在深圳校園掀開——南方都市報、深圳市學生文聯組織深圳學子們展開了一場關于AI寫作的思辨。前段時間,“童話大王”鄭淵潔承認“我寫不過AI”,并作出“作家一定會被取代”的判斷,而深圳學子們卻在用蓬勃的創作實踐對“AI取代論”作出有力回應。
當人工智能能模仿鄭淵潔筆下天馬行空的童話時,深圳少年們卻篤定“AI可以替代作家,但替代不了獨一無二的‘我’”。這場跨越代際的對話,既是技術浪潮下的自省,亦是對青春原創力的自信宣言——或許算法能復刻文字,卻永遠無法解碼少年筆尖流淌的鮮活生命與熾熱靈魂。
深圳實驗學校小學部 陶俊亦
“這樣的比喻,AI也寫不出來”
我們班曾經進行過多次“人類小孩與人工智能PK”的寫作活動,一次用“月亮”作比喻的訓練中,我們全班寫出了上百種不重復的充滿想象力的比喻,而幾個人工智能都是翻來覆去那十來種,它們無法寫出“好似鳳凰的一片羽毛;像目光的旅館;如同一盞關住童心的油燈;像巨龍身上的一片光閃的龍鱗;像一個水杯蓋,蓋住光芒,防止流出;像黑夜的傷疤,可是傷疤之外還是黑夜;像一滴白色的牛奶,融在星辰中;像一個徽章,掛在地球胸前;像一只綿羊,正在吃黑色的草……”這樣奇妙的句子,而我寫的是“像黑夜的計時器;像會消失的瞳孔;好似銀河中飄蕩的旅人;像古人思念的家鄉。”我比較了一下,這樣的比喻,AI也寫不出來。
紅嶺中學(集團)高中部 劉影璇
人類能提供很多有趣的奇思妙想,這是AI所不能的
人工智能大模型橫空出世,它更像是一個學者,對事物進行解釋與分析,空有繁多的知識,卻沒有部分學者有趣的靈魂。它有既定的程序,邏輯就是它循規蹈矩的生命線。它無法明白這種毫無邏輯所帶來的錯位的荒謬喜感,所以它寫出來的冷笑話往往遵循著客觀事物運行的規律。AI或許能模仿人的文風與內容卻始終無法復制人的內核與想象力。它是人類的產物,無法脫離人類,而人類有時候也無法解釋自己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象。
有了想象力,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美麗,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世界;世界也許不只是數字,還有童話、獨角獸、糖果宮殿;能在月亮上蕩秋千,能把樹當做西蘭花,能有很多新奇的比喻,很多有趣的奇思妙想,這是AI所不能的。
深圳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劉諾一
只有真正嗅過花香的人類,才能寫出獨一無二的春天
作家鄭淵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AI只用四秒也寫得比自己好,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想象力,未來我們的孩子最需要保護的就是想象力。”AI更注重語言的華麗,而人類更注重的是文字的創意創造和細膩情感的表達。只有真正嗅過花香的人類,才能寫出獨一無二的春天;只有體驗過跳樓機的人類,才能寫出與眾不同的心跳;只有在深夜emo過的人類,才能寫出痛徹心扉的夜晚!
深圳市龍華高級中學教育集團觀瀾校區 張玥琳
真正的文明不會在工具中迷失
我們創造了情感滿得快要溢出來的文字,使全人類縱使分散“天涯海角”也仿若“近在比鄰”。這是你們尚未達到的。雖是說了這么多,但我認為你們大可不必傷感,我們也大可不必恐懼。人類和AI是朋友。我祝福你們在未來發展得越來越好,我們也能在與你們相處的過程中找到一個平衡的點:正確性運用,學習性運用,創造性運用。“我”,有美麗如宇宙星辰的創造力與情感;你們,有豐富如潮下沙礫的信息和知識。真正的文明不會在工具中迷失,我們會在攜手中實現更加精彩的未來。
深圳小學 鄭晟
作家這個職位也許會被取代,但是每一個人無法被取代
AI也許可以代替某些作家,但是代替不了我。我的想象力很豐富,我情感的表達很強烈,我存在的意義很大。這三點可以完全碾壓AI。作家這個職位也許會被取代,但是每一個人無法被取代。“人生的酸甜苦辣,無人能為你嘗一口,唯有你細細品味。”每個人都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采寫:南都記者 周正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