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貴州納雍縣的一場團圓宴,讓“棉花糖爸爸”陳生梨的19年尋女之路畫上了句號。
3歲時不慎在昆明官渡區新南站廣場失蹤的陳楊梅,終于與親生父母團聚。
19年來,陳生梨為了尋找女兒跑遍全國,開壞了兩輛面包車,只能靠著賣棉花糖維持尋親開支,這份堅持,可以說感動了無數網友。
然而,當大家沉浸在團圓的喜悅中時,陳楊梅姑姑透露的細節,卻讓事情變得復雜起來。
信息來源:極目新聞-那時才知道自己非親生養父給她看生父尋子的賬號問道:你會不會是他家的孩子?
遲到19年的坦白
2025年3月,當22歲的陳楊梅因為辦不了戶口,即將失去有著40多家門店管理權的督導崗位時,養父突然告訴她:“你不是我們親生的。”
隨后,養父讓她看了一個抖音賬號,里面有著數不清的視頻,全部都是貴州“棉花糖爸爸”陳生梨19年來在全國各地賣棉花糖尋女的畫面。
指著屏幕里那個一臉愁容,瘦弱憔悴的中年男人,養父對楊梅說:你可能是這家的孩子。那一刻,她才知道,自己竟是被尋找了近20年的“失蹤兒童”。
養父為什么選擇在此時坦白?要知道,陳楊梅的戶口問題并非一朝一夕。
她曾就讀私立學校,初中畢業后因無正式身份無法升學,工作后更是寸步難行,沒有身份證,連火車都坐不了。
關于這個,養父的解釋是“辦不了戶口”,但網友們對此議論紛紛。
有人質疑,養父很可能早就知道陳生梨在尋女,卻一直選擇隱瞞。畢竟,陳生梨尋女的信息在網絡一直都有熱度,養父很難不注意到。
更耐人尋味的是,陳楊梅的居住地距離當年失蹤的昆明官渡區新南站廣場僅數公里,而陳生梨曾多次在此地尋女,卻始終擦肩而過。
養父的爭議
“你小時候和他(陳生梨)特別像。”養父的這句話,讓陳生梨19年的尋親之旅劃上了句號。
但這句話背后,透露出一個讓網友“細思極恐”的細節:養父早已知曉陳生梨的尋親視頻,也早知道楊梅就是陳生梨的女兒,卻從未主動聯系。
如果真心想幫孩子找家,為何要等19年?陳生梨的報警記錄顯示,女兒失蹤半小時內他就報了案,并采血入庫。
而養父的版本是“路邊撿到”,卻未履行法定程序。
陳楊梅小時候
更蹊蹺的是,陳楊梅的成長軌跡與普通“被拐兒童”截然不同,她未被帶到偏遠地區,反而一直在昆明生活,甚至就讀私立學校。
這種“反常”讓部分網友懷疑:養父母是否從一開始就知道她的來歷?
而養父在19年后才坦白真相,這一時間點也耐人尋味。陳楊梅因工作需要辦理戶口,而沒有戶口顯然會對她的生活造成諸多不便。
是不是因為戶口問題無法解決,養父才不得不說出實情?如果沒有戶口的困擾,他是否還會繼續隱瞞下去?
陳楊梅和生父陳生梨
面對網友的質疑,陳生梨卻選擇了寬容。他表示,只要女兒能回來,其他都不重要。
為了迎接女兒,他特意租了更大的房子,希望一家人能有更好的生活。他不想因為自己的追究,給女兒帶來二次傷害。
可認親后的楊梅,會如何面對兩個“家”?
陳楊梅的選擇
作為事件的主角,陳楊梅的態度備受關注。她對養父母心懷感激,認為他們將自己撫養長大,給予了她很多關愛。
但關于養父母把她藏了19年這件事,網絡上還是議論紛紛,甚至還有網友懷疑當初楊梅就是被養父母拐走的。
不過這些只是網友的猜測罷了,這些爭議最終都被陳生梨的一句話按下了暫停鍵。
他說:“楊梅說養父對她很好,那就夠了。”
這種寬容,恰如陳生梨19年里堅持的公益:他累計捐贈3000件棉服,幫助27個家庭發布尋親信息。
陳生梨用事實證明,恨解決不了問題,愛才能讓更多孩子回家。
目前,陳楊梅的生活重心仍在昆明,她計劃認親宴當晚就返回昆明,繼續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她表示,下個月過生日還會回到納雍,以后過節也會經常回來。
陳楊梅的故事,像一面鏡子,照見尋親路上的千萬種可能。但幸好,最終故事是圓滿的。
陳生梨和女兒團聚的事件,給了所有在尋親路上徘徊的父母一個希望,只要不放棄,命運終會在某個路口,讓愛與愛相遇。
當陳生梨的面包車再次啟動,車身上多了一行新字:“楊梅已回家,接下來幫更多孩子找家。”
這一次,棉花糖的甜,不再是尋親的線索,而是團圓的勛章,它證明,在漫長的等待里,總有一種堅持,能讓時光回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