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糾紛變成一場口水仗,當地有關部門應當給公眾一個說法”
據大風新聞報道,近日,四川游客李先生在云南大理古城流動攤販處買完西瓜,出于好奇用自己的蘋果15手機(標重170克)復秤,竟稱出“0.34千克”的重量,進而與商家發生爭執,后又升級至網絡糾紛。對此,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和旅游局工作人員表示,大理當地確實存在“市斤秤”和“公斤秤”混用的情況。
網絡輿論方面,外地網友普遍支持其維權,認為“商家明顯調秤”;云南本地網友則多數指其“不懂習俗”,稱當地慣用市斤計量,秤面顯示的“千克”實為“市斤”單位。當地一自媒體博主還發視頻稱,李先生質疑“市斤秤”的行為似“憨鴕鳥”。
嚴格來說,依照相關法律規定,我國法定重量計量單位為“千克(公斤)”,而除國家法定計量單位以外的其他計量單位為非法定計量單位。國家明令禁止的非法定計量單位包括用于市場貿易的市制單位。簡言之,“市斤秤”已被明令禁止了。
“千克”指公斤,應有一定強制性。否則,混亂的“公斤秤”和“市斤秤”充斥市場,很容易造成示值歧義。消費者摸不著頭腦,還容易為市場違法投機者所利用,“市斤秤”變“鬼秤”,擾亂市場經營秩序。
作為一座面向全國游客的旅游城市,應當自覺遵守法規。即便當地習慣使用“市斤秤”,也應與時俱進,按實際情況作出調整——這是在古城景區,外地游客應該占了大多數。一方面,應當設置稱量標準提醒、設置“公平秤”復秤;另一方面,應強化市場監管,推動執行統一稱量標準,改變“公斤秤”和“市斤秤”混用的現狀。
如果商販沒宰客,顧客也不是無理取鬧,那么當場溝通解決就好。網絡上一些地域化言論沒有必要,反而會激化矛盾,引發對立情緒,造成負面影響。
換位思考一下,誰都有出門在外的時候。無論是誰,出門旅游都想更多體驗當地特色,也都害怕上當受騙。所以,應多一分理解包容,少一分苛責偏見,讓人真正樂于“入鄉隨俗”才行。
此次事件由一起糾紛變成一場口水仗,當地有關部門應當給公眾一個說法,以平息網絡爭議。電子計價秤事關老百姓的“菜籃子”,“斤斤計較”沒錯,也很有必要。
(黃河評論信箱:zghhpl@163.com)
統籌:陳若松
編輯:任思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