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剛落幕,約基奇的一次“經典式后仰”又把他推上了輿論風口。當他在哈登肩膀輕輕一撞后整個人如“風中落葉”般摔倒,盡管裁判沒響哨,比賽也還遠未結束,但網友的狂歡已經提前開場了。
賽后,快船跟隊記者克里斯托弗率先發難:“從沒想過哈登竟有這么大力氣。”隨后當地媒體艾斯納沙里更直言聯盟應考慮給約基奇的假摔一個正式的“問候”——比如罰款,或者至少一個警告。但熟悉約老師的老球迷恐怕早已見怪不怪了:從詹姆斯、庫里、杜蘭特,到哈登、洛瑞,哪一個不是“被他一視同仁地摔過”?肥尻后仰、仙人跳式造犯規,約老師自有一套“藝術標準”。
“這是假摔還是造犯規?”這個爭論本身似乎就像繞圈游戲。在美國,像巴蒂爾這種以“take charge”造進攻犯規著稱的老將,甚至把自己的慈善基金命名為“造犯規”。他堅持“那不是假摔,是完成命運的儀式”。而真“flop”者,在他眼中,是那些主動跳到別人身上求哨的——比如某些進攻端的“藝術家”。
所以,為什么約基奇能“演了多年”卻沒落下個壞名聲?或許正是因為他的“演”總披著一層“合理化”的殼。你可以說他碰瓷,但你很難說他不是在合理利用規則。而當我們再反觀哈登、恩比德們,仿佛他們每一次摔倒都在跟裁判“搶戲”。
到頭來,真假難辨的碰撞背后,是球員們在寸土必爭的賽場上所能祭出的全部手段。也許不光彩,但一定真實。而當這些動作逐漸成為一個球員比賽風格的一部分時,那說明他真的,真的很想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