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談判的癥結所在,其實就是該怎么重新劃分邊界。按照烏克蘭人的想法,肯定是要收復全部失地,恢復到2014年以前的邊界。這是人之常情,簡單的做人邏輯,你換位思考一下就能明白。
至于俄羅斯的態度,其實已經發生了一些轉變。從最初打算拿下基輔,徹底操控烏克蘭。到后來要求克里米亞和烏東四州全部歸屬俄羅斯。再到如今,打算在目前的前線地區停火。最后這一句,其實已經暗示了俄羅斯方面的底線。
俄羅斯人是非常驕傲的,他們看不起俄以外的絕大多數民族,尤其是兩類人他們最看不上。一類是被他們打敗的民族,另一類是他們還沒動手,就被他們嚇怕了的民族。
俄羅斯人在歷史上創造了太多領土方面的奇跡。比如說不費一兵一卒拿下東方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這在世界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所以要想讓他們低頭,恢復到2014年以前的邊界,這事兒談判桌上根本辦不成,只有戰場上定結果了。
不過提到停火線,讓我想起了1862年爆發于我國西北的一場清俄戰爭。這場戰爭伴隨著時間的推移,似乎已經不被人們所記住了,但這場戰爭造成的結果,我們至今沒有忘記。
1862年伊犁塔城之戰
面對沙俄的入侵,清朝方面倒也不是完全沒反抗。原本在得知黑龍江將軍奕山,擅自簽訂《璦琿條約》時,清廷是堅決反對的,并且堅稱該條約無效。畢竟割地的事情,一位封疆大吏怎么可能說了算?
不過1860年,沙俄又以調停國的身份,慫恿英法聯軍攻入京城,嚇走了咸豐帝。在這種情況下,留守京城的恭親王,只好答應了沙俄的一系列無理的要求,這才有了后來的《中俄北京條約》,俄國人就這么不費一兵一卒,從清朝拿走了100多萬平方公里。也就是現在俄外長拉夫羅夫先生所說的,鄰居友好贈送的那片領土。
那時候沙俄還在入侵中亞地區,當時整個亞洲都被沙俄當成了一盤菜,就看怎么吃了。在入侵中亞的時候,沙俄也入侵到了清朝西北境內,這便爆發了1862年的軍事沖突。
1862年,小皇帝同治才上來沒多久,慈禧和恭親王聯合奪取了八大顧命大臣的權力。太平軍的問題也沒解決,正是清朝內憂外患之際。在這種情況下,沙俄派遣西西伯利亞總督科爾帕科夫斯基尋找機會入侵新疆。
雖說清朝內部混亂不堪,但當時他們在新疆的基本盤還是非常穩的。因為乾隆當年收復新疆后,將東北戰斗力比較強的索倫人、錫伯人調到了新疆地區安家落戶。此外,土爾扈特人東歸以后,其中一部分也被安置在了新疆。再加上當地的哈薩克人、吉爾吉斯人,都是效忠于清朝的。
這些人的戰斗力可不簡單,他們平時負責生產,戰時拿上武器就是保家衛國的士兵。所以沙俄想要攻破這里,其實難度還是很大的。
最大的問題在于,當地牧民們,是隨草而居的,哪里有適合放牧的草,他們就遷徙到哪里定居。再加上清軍在邊境只設立的移動的卡倫,這導致大片邊境牧場,沒有足夠的兵力看守。
2000多俄軍,兵分四路入侵新疆后,在回兵內應的幫助下,如入無人之境,拔除了沿途一系列的卡倫,一路小跑就打到了伊犁、塔城這條線上。到了這時候,清朝這邊的守軍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好在伊犁、塔城的守軍比較給力,常青、明緒等人帶領的援軍也迅速前來支援。這才擋住了俄軍的進攻。雙方在伊犁塔城一線僵持了很長時間,一直到1864年談判,這條線才成了停火線。
停火線成了后來的中俄邊境線
戰斗過程還是非常慘烈的,因為有不少回兵在暗中幫助俄軍,在這些人心目中,教是大于國的,在他們的幫助下,俄軍一路勢如破竹,大量清軍卡倫壓根不需要俄軍動手,自己內部就先亂了起來。
可以說,如果當時清軍沒有守住伊犁塔城這條線的話,那俄軍肯定會長驅直入,攻占整個北疆乃至拿下整個新疆。
看看中亞各國的下場就知道了,沙俄花了30年時間,拿下了中亞4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要不是英國在阿富汗攔住了俄軍,那俄軍或許能夠一路打到印度洋。
所以說,那些年鎮守邊疆的將士,在沒有朝廷援軍與協餉的條件下,還能保住大片西部領土,實在是難能可貴。
當然了,這里的守軍也僅限于守住伊犁塔城這條線,因為他們即便在小勝俄軍的情況下,也不敢趁勝追擊,因為沒有任何后援。這支部隊萬一打光了,就沒人守城了!
俄軍打不下伊犁和塔城,那就只能與清廷進行談判了。
最初俄國人的態度十分囂張,他們要的是整個伊犁河以外的所有哈薩克草原。這誰敢給啊,誰給了誰就是千古罪人。所以前線的幾個將領理都不想理他們。畢竟又沒有徹底輸掉。
這就好比俄烏戰爭如今的局面一樣,烏軍和俄軍在烏東還僵持著呢,現在俄國人提出的要求是,整個烏東和克里米亞都要劃給俄羅斯。哪個烏克蘭人愿意當這個千古罪人?
前線談判走不通,俄國人就開始考慮走上層路線了。畢竟前線打仗的,膽子相對都比較大,不是每個將軍都叫奕山。
俄國人到北京直接找到了恭親王奕?,說來也巧,這位恭親王也是奕字輩排行,算起來和奕山是堂兄弟關系。
恭親王這邊就比較慫了,1860年的時候,他就見識到了俄國人的蠻橫,這回俄國人又找上門了,恭親王又不知道咋整了。
最初清廷提出的方案是,從原來清朝的邊境線,也就是巴爾喀什湖一線,到停火線之間,找一條雙方都能接受的中間線作為邊界。
這條提議,其實已經算是喪權辱國了。畢竟按照這條線來劃分,西北22萬平方公里左右的土地,就這么被劃給沙俄了。
但是俄國人堅決不認,他們的要求就一個,必須要按照停火線來劃分土地,停火線就是日后的邊境線!換句話說,俄國人打下多少地盤,就得全都歸俄國所有。
估計恭親王心里也是一萬頭羊駝在奔騰,要這么談的話,那還有談的必要嗎?你直接拿一份俄國人滿意的條約過來,讓恭親王簽字不就行了?最終恭親王還是認慫了,與沙俄簽訂了《勘分西北界約記》,完全按照俄國人的要求,以停火線為邊界,將外西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讓給了沙俄。
烏克蘭是否會步大清后塵
恭親王簽約的理由是,俄國人蠻橫無理,如果現在不答應他們的要求,那他們要的將會更多。而如果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就可以保證西北的安寧。
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僅僅過了7年時間,沙俄就在1871年撕毀條約占領了伊犁。一直到1881年,沙俄與清廷再次簽訂《中俄伊犁條約》,這才歸還了部分伊犁,但又割走了外西北7萬多平方公里。
不得不說,在俄國人看來,清朝的土地就好像是大風刮來的一樣,出手是真夠大方的,一出手就是幾萬幾十萬平方公里。
很明顯,恭親王的綏靖忍讓,并沒有換來和平和安定,反倒是讓對手更加猖狂。
歷史有很多相似之處,當年的清朝一邊要面對列強們的欺辱,一邊還要對付太平軍、捻軍,可謂是內憂外患。
如今的烏克蘭以及歐洲,不僅要面對俄軍的欺辱,烏東的背叛,還要應對老美趁火打劫,同樣是內憂外患。挨欺負的對象變了,但欺負人的居然還是俄國,不得不說,俄國的實力真不是蓋的。
那么烏克蘭會答應按照停火線來確定新的邊境線嗎?如果他們讀過這段歷史,或許就會明白一個道理,北極熊是喂不飽的。
今日割讓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蘇洵《六國論》里這句話的含金量,至今都很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