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老師,生肖里為什么沒有貓?”“龍真的存在過嗎?”北京市平谷區第七小學的教室內,學生們爭先恐后地舉起手。科普專家郭耕站在講臺前說:“十二生肖可不是隨便選的,它們要么與農耕息息相關,要么藏著古人的智慧……”話音未落,他突然壓低嗓音模仿老牛的叫聲“哞——哞——”教室里爆發出笑聲,幾個孩子還跟著學起來。
從4月中旬起,北京市教委指導,平谷區教委和北京出版集團共同主辦的“平谷區青少年世界圖書與版權日閱讀活動周”啟動。活動邀請名家講師走進校園開講,同時組織中小學生走出校園,解鎖“行走的閱讀課”。
在劉家河中學,科普專家郭耕以“觀鳥”為媒,帶學生理解生物多樣性。學生們被“自然直播間”般的講解吸引,踴躍提問:“候鳥如何導航?”“城市如何為野生動物留棲息地?”郭耕一一解答,并呼吁大家“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自然”。
劉家河中學。主辦方供圖
北師大教授張國龍則化身“寫作魔法師”,將語文課本變成創意工坊——“看,這個漆黑的畫面怎樣挖掘出一段有意思的話?”他鼓勵孩子們,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發現獨特的寫作元素,做生活的“有心人”。平谷二小的孩子們驚呼:“原來作文可以像探險一樣有趣!”
當課堂延伸到北京中軸線的青磚古道上,歷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傳說。大華山中學的同學們跟隨專家李建平漫步永定門,指尖撫過斑駁城墻:“明朝工匠如何用‘糯米灰漿’筑城?”問題一出,孩子們瞬間化身考古小隊,從建筑結構的討論延伸到《營造法式》的智慧。
大華山中學北京中軸線主題研學。主辦方供圖
在國家動物博物館,4D影像、昆蟲數字模型和實體標本的有機結合,讓來自平谷區第一小學和劉家店中心小學的孩子們真切感受到:原本書本上的動物科學知識“活”了起來!
平谷區第一小學、劉家店中心小學,在國家動物博物館主題研學。主辦方供圖
活動尾聲,孩子們在研學手冊上畫滿“未來夢想”——生態守護者、歷史研究員、軍旅作家……大華山中學副校長徐元紅感慨:“他們眼里的光,讓我看到了閱讀真正的力量?!?/p>
從名家講座到行走研學,從生物多樣性到千年中軸線,這場“行走的閱讀課”讓知識在互動中生長。學生楊宜涵在筆記里寫道:“觀鳥鏡和書本都是鑰匙,推開的是同一扇門——門后藏著我們未曾抵達的世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