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4月份之后,美國不顧世界經濟體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實,大搞“關稅訛詐”,最先嘗到苦果的正是它們自己。
全球客戶用真金白銀投票,第137屆廣交會第一期狂攬15萬境外采購商,意向訂單如雪片般飛來,甚至撤展當天還有客戶堵門搶貨。
一邊是白宮的“脫鉤”口號,一邊是廣交會的“擠爆下單”,中國制造憑什么讓世界集體“真香”?
美國客戶上演“逃離中國-真香回歸”連續劇
“不是來打卡,是來搶貨!”這是本屆廣交會采購商的高頻語錄,來自216個國家和地區的14.86萬名境外買家,將展館擠得水泄不通。
廣交會上的傳送帶甚至都被調侃為身價最高的,運過來的全部都是大老板,市場開幕前就已經有企業拿下了200萬的訂單。
廣州交易團923家企業首期意向成交額突破10億美元,濟南森峰激光的展位被圍到“走不了人”,4000萬元訂單比上屆暴增1/3。
東莞電烤箱廠商甚至上演“樣機清倉”,加拿大客戶當場簽單,有網友表示,從來都沒有見過這么多外國人,廣州幾乎都被外國人包圍了,列車上都是外國人的身影。
關稅漲得越狠,美國人下單越瘋!早在4月20日,浙江一家陽光房定制工廠的老板熊偉平以為關稅政策落地后,自己的廠子就完蛋了。
令他意外的是,在美方對中國商品加征145%高額關稅的背景下,美國客戶不僅沒有減少訂單,反而主動支付機票邀請他現場測量尺寸,并簽下200萬美元(人民幣1458萬)的訂單。
4月關稅落地后,浙江外貿廠長熊偉平的公司接到訂單來到美國量尺寸
直到這時候,他才意識到美國人有多離不開中國工廠,美國媒體也得出結論:小到鑰匙扣,大到床墊,絕大多數美國中小企業無法在本土生產制造。
熊先生也問了客戶,為什么漲價成這個樣子,還要選擇從中國購買,得到的答復是,東南亞工廠要么直接拒單:“定制做不了”,要么拖三個月連圖紙都畫不明白。
重要的是,從設計、原料采購到生產安裝,中國工廠能一站式解決,而東南亞工廠需分散采購零部件,溝通成本疊加后反而更貴。
客戶白白燒了幾十萬差旅費,最后灰溜溜回來找熊廠長,45天全搞定,熊廠長還提到:“加關稅以來,我們的美國訂單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還有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關稅壓力,浙江企業展現了驚人的應變能力,義烏商人將圣誕燈串的產地標簽改為“Made in Cambodia”,實則通過保稅區“9810模式”繞道出口。
紹興紡織企業將面料運至緬甸代工廠縫制,貼上東南亞標簽后銷往歐洲,訂單反增40%,更硬核的是數字化轉型。
寧波企業通過TikTok直播直接觸達美國消費者,砍掉中間商后,出廠價30美元的鞋子直達終端,逼得美國消費者驚呼“原來中國制造這么便宜!”
政府的戰略布局也在加速這一進程,浙江省商務廳啟動“春雷計劃2025”,聯合全球20家跨境平臺為40條產業帶搭建“數字出海口”。
阿里巴巴國際站上,一款寧波產的車載鏡頭通過VR驗廠技術,讓特斯拉采購總監線上巡看完生產線后直接簽下8000萬美元訂單。
結語
說到底,貿易戰就像給中國制造做了一次全球廣告,當客戶們哭著喊著“加錢也要買”時,所謂的“脫鉤”早已成了國際玩笑。
不過,中國工廠也別高興太早:東南亞正在猛追,機器人正在替代流水線,這場逆襲劇的下一幕,得靠“智造”來續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