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4月的第四周是世界免疫周,今年的主題是“人人享有免疫服務,我們可以做到”。在此背景下,“青少年女性HPV疫苗接種與免疫規劃”研討會近日召開,來自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疾控中心的多位業內專家學者圍繞我國免疫規劃的歷史與現狀、我國HPV疫苗接種普及進展展開探討,建議讓HPV疫苗覆蓋更大范圍,尤其是低收入和脆弱人群。
研討會由北京大學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主辦。據介紹,2020年世衛組織發布《消除子宮頸癌全球戰略》,提出了“9-14歲女性到2030年要達到HPV疫苗90%接種率”的目標,以預防子宮頸癌的發病和死亡。目前世衛組織194個成員國中,已經有149個國家將HPV疫苗納入免疫規劃,這些國家的接種率平均約為60%。
與會學者指出,首個HPV疫苗于2016年在中國上市后,較長一段時間內是自費且價格相對較高,其間主動去接種疫苗的主要是有經濟實力的大齡女性。使得所有年齡段女性疫苗的覆蓋率均不高,9-14歲女孩的接種率更低。近些年,我國越來越多地方開展民生項目,為13-14歲適齡女孩免費接種HPV疫苗。目前已有16個省份出臺了HPV疫苗接種政策。據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經濟學教研室主任應曉華教授介紹,2024年各地開始由單一來源轉為競爭性采購,HPV疫苗的平均采購價格下降了約50%~70%。通過價格的改變來提升疫苗的可及性,對提升低收入人群、脆弱人群的接種率更有益。應曉華指出,很多地方還未能開展惠民工程項目,核心阻礙仍在于價格和籌資。他建議各地可探索組建區域聯盟或采購集團,整合需求后與企業統一議價;國家層面也應通過統一的需求匯總、招標采購和供應安排等流程,對疫苗采購進行有效引導。
我國免疫規劃在20世紀70年代末起步,至今已形成“14苗防15病”格局,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但2008年之后,我國的免疫規劃已有17年沒有新疫苗納入。HPV疫苗接種率距離世衛組織提出的90%的目標還有差距。與會專家認為,HPV疫苗從地方惠民工程項目向國家免疫規劃過渡,是趨勢所在。因為民生項目的覆蓋水平在不同地區之間有較大差異,推行HPV疫苗國家免疫規劃,主要是為了保證疫苗接種的公平性,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平等獲得預防接種服務。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雷嘉
(北京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