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瀾昌
2025年4月2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平臺“真實社交”上公開批評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稱其為“一個大失敗者”,并再次敦促其立即降息,以避免美國經濟出現放緩。這一表態引發了美元匯率和美國股市的明顯波動,同時也引起了各界對美聯儲獨立性與政策走向的關注。
特朗普當天發表的言論內容強烈。他稱鮑威爾為“太遲先生”,指責其在貨幣政策決策中行動遲緩。他表示,當前美國能源成本和食品價格已出現下降,因此判斷“幾乎不會有通脹壓力”。在他看來,美國經濟正面臨下行風險,除非聯儲立即采取降息行動,否則可能步入衰退。
幾天前,特朗普已經通過不同場合對美聯儲施加壓力,要求降息,并稱鮑威爾“玩弄政治”。他甚至表示,“如果我想讓他走人,他很快就得走”。這一連串言論迅速引發金融市場的連鎖反應。4月21日當天,美元大幅貶值,彭博美元現貨指數跌至2024年1月以來最低水平。紐約股市三大股指也出現下跌,市場普遍認為,這與特朗普對鮑威爾的言論直接相關。
當前美國經濟正處在一個相對復雜的局面。一方面,通脹水平自2022年高點以來已明顯回落,能源與商品價格趨于平穩;另一方面,服務業價格仍具粘性,工資水平依舊在上升。市場對于未來是否降息存在較大分歧。部分經濟學家認為,過早降息可能引發新一輪資產泡沫;但也有觀點認為,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需求疲軟背景下,美聯儲有必要適當調整貨幣政策,以避免經濟下行壓力加劇。
鮑威爾此前曾多次公開強調,美聯儲在制定政策時將“專注于經濟數據”,不會屈從于任何政治壓力。他在4月初的一次演講中指出,美聯儲的首要任務仍是保持物價穩定和實現充分就業,當前尚未看到足以支持立即降息的條件。他同時表示,對于近期通脹趨勢的下行仍保持審慎態度,認為“部分通脹因素具有周期性,需要更多時間觀察”。
從制度角度看,美聯儲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其獨立性一直被視為維護貨幣政策長期穩定性的基礎。然而,在現實操作中,總統與聯儲之間的互動歷來復雜。歷史上,里根、尼克松等總統都曾嘗試影響貨幣政策方向。特朗普在其首個任期內曾多次批評美聯儲,尤其是在2018年和2019年間加息周期期間,公開表達不滿。本輪施壓,可能再次加劇聯儲在政策制定上的外部不確定性。
鮑威爾的任期目前將持續至2026年,由前總統拜登在2022年提名連任,并獲得國會參議院確認。他自2012年起擔任美聯儲理事,具有豐富的政策制定與危機管理經驗。盡管受到持續輿論與政治壓力,但目前尚無跡象顯示其會提前卸任。多位華爾街分析師認為,鮑威爾傾向于保持政策框架穩定,繼續以數據為導向推進決策。
在特朗普提出降息要求的同時,美國內部也出現對聯儲貨幣政策方向的廣泛討論。一些共和黨議員支持降息,認為當前利率過高可能壓制中小企業融資能力,影響消費信心。但民主黨方面則普遍支持聯儲保持獨立性,強調不能因為政治周期而調整利率。
市場對特朗普表態的解讀也存在一定分歧。有分析認為,特朗普此舉主要是為即將到來的2026年中期選舉提前布陣,希望通過刺激政策營造良好的經濟氛圍;也有觀點指出,此類公開施壓可能會削弱投資者對美聯儲政策可信度的信心,進而擾亂全球金融市場對美國經濟基本面的評估。
美元匯率波動、美債市場預期調整都可能引發溢出效應。一旦美國貨幣政策失去連續性,全球資本流向、通脹預期和利率路徑將受到沖擊。新興市場特別關注美元走向,因其對資本流動和債務償付能力具有直接影響。
特朗普與鮑威爾之間的摩擦不僅是一場政治人物與技術官僚的沖突,也反映出當前美國在政策制定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經濟增長與物價穩定之間的權衡、政治周期與市場信心之間的平衡,將繼續構成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國政策環境的重要變量。
未來幾個月內,美聯儲將召開多次議息會議,市場將密切關注其對經濟前景的判斷、政策路徑的修正幅度,以及在政治干擾加劇背景下,是否能夠堅守制度獨立性的底線。這場圍繞“是否降息”的爭議,將成為觀察2025年美國政治與經濟互動的重要窗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