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講臺到富豪榜,郭振宇整整走了快20年。
這位曾被華盛頓大學印在招生廣告上的“學術大神”,本在國際學術界一路開掛,卻突然轉身闖入商業江湖。
他先用一瓶洗發水橫掃中國市場,接著又憑借一個藥妝品牌創造了千億市值的奇跡。
就在他功成身退之時,創立的貝泰妮公司卻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
如今,62歲的郭振宇重掌帥印,能否再次力挽狂瀾?
生于1963年的郭振宇,15歲就考上了云南大學,23歲讀完碩士還留校當了老師,38歲就成了美國終身教授。
他在學術圈那可是響當當的人物,SCI論文發了124篇,還獨創了無創動脈狹窄診斷技術,其成果被英國錄入醫學教材。
華盛頓大學還把郭振宇的照片印在招生廣告上,寫道:“在這里,你可和世界權威合作、攻讀你的學位”。
他還是“美國ZT獎候選人”、“美國終身教授”,作為一個華裔,郭振宇的成就在同行里已經算是頂尖了。
就在他的學術事業順風順水時,郭振宇突然做出了一個讓大家很意外的決定——他要回國當滇虹藥業的總經理。
在“接棒”總經理職位的時候,郭振宇面對滇虹員工,立下軍令狀:“一年做不到銷售回款增加7000萬元,我就卷鋪蓋走人。”
他集中資源打造“康王洗劑”,直擊市場痛點,還請來當紅明星做代言。
一年后,郭振宇的策略非常成功,當年銷售回款新增了8000多萬元,實現了吹過的“牛皮”。
在2004年,他又砍掉數萬家經銷商,只保留460多家優質經銷商。
盡管董事會反對,他仍堅持改革,最終當年銷售回款從2.7億提高到3.4億。
而這一切,郭振宇只用三年,讓滇虹藥業成為云南省民營藥企第一大廠。到了2013年,公司的總銷售額已接近10億元。
可惜,好景不長,在郭振宇著手推動公司多元化領域的發展,卻表現不佳。與此同時,滇虹藥業嘗試在A股和港股上市,還遭受兩度挫敗。
最終,在2014年,滇虹董事會決定,將公司以36億元賣給德國拜耳集團。
心灰意冷的郭振宇選擇辭職。
郭振宇離職之后,2014年,他又“卷土重來”,開始新一輪創業,成為貝泰妮集團董事長。
而這事兒他得感謝幾年前的自己,在滇虹做事時,郭振宇花了270萬元,買下了有薇諾娜品牌的貝泰妮公司。
郭振宇從滇虹藥業離開,但也從那里明白了一個道理,他覺得:“如果公司啥都賣,消費者肯定搞不清楚貝泰妮是賣什么產品。”
于是,再次創業后,郭振宇決定,貝泰妮只專注于敏感肌產品,先不碰其他領域。
他還定了個規矩:“貝泰妮就是薇諾娜,薇諾娜就是敏感肌。”
簡單地說,就是要讓消費者一提到敏感肌產品,就是薇諾娜。
而且,他還要求薇諾娜按照藥品研發的標準去做,這樣將更有說服力。
為了提高薇諾娜的可信度,郭振宇帶領團隊篩選全球原料和研發配方,并在63家三甲醫院的皮膚科進行臨床觀測。
最終,貝泰妮建立了以基礎研究為護城河的優勢。
2021年,薇諾娜在國內外的專業雜志上發表了128篇論文,成了行業的標桿。
這論文發得比微商發朋友圈還勤,難怪郭振宇能成功。
初創期的貝泰妮資不抵債,業務虧損,幸好在2014年,憑借“貝泰妮在醫生圈里口碑不錯”,拿到了紅杉中國合伙人周逵的5000萬投資。
面對市場競爭,郭振宇另一個決定,堪稱完美。
在外資品牌都在主攻線下銷售的時候,他卻一頭扎進了移動互聯網:“只要搭上電商這趟快車,就好比坐電梯一樣,嗖嗖往上漲。”
2015年,薇諾娜在線上銷售額直接突破上億,到了2021年上半年,線上銷售額已經快14億元,占了公司總銷售額的六成左右。
2021年3月25日,貝泰妮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成了“功能性護膚品第一股”。
上市第一天,市值就達到了1218.49億元,比珀萊雅與丸美加起來還多。
因為貝泰妮的成功,郭振宇從一個“學術大神”變成了云南首富,他多次上了胡潤富豪榜。
2022年的胡潤百富榜上,郭振宇父子靠190億元的財富成了昆明首富,在云南省第三。
貝泰妮還是中國最大的功能性護膚品企業,到了2023年,已占據了20.4%的市場份額,排在行業第一。
2024年前三季度,薇諾娜和其他主要品牌的銷售額達到36.37億元,跟上一年相比多了5.98%,更厲害的是,毛利率高達75.34%。
當時郭振宇接受采訪的時候說:“我不追求個人英雄主義,我追求的是優秀的團隊。”
然而貝泰妮的危機,卻在背地里暗潮涌動。
2023年貝泰妮收入增加,凈利潤卻比前一年少了28.02%,到了2024年,貝泰妮迎來了新的危機。
2024年第三季度的財報顯示,雖然公司的營業收入增長了14.04%,但是凈利潤卻虧損了大約6900萬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53.41%。
這是貝泰妮自2021年上市以來,第一次出現單季度凈利潤虧損。
不光是業績,貝泰妮的市值也是一落千丈。
2021年剛上市的時候,貝泰妮市值沖到了1200億元,成了A股化妝品行業的明星。
可到了2024年12月,市值只剩200億元了,比最高點少了整整1000億元。
也就是說,在這短短3年時間,貝泰妮跌沒3個云南白藥。
貝泰妮市值上演“斷崖式跳水”,更令人不安的是,公司股東近期頻繁減持。
2024年11月5日,貝泰妮的第二大股東紅杉聚業賣掉了約1264萬股股票,一下子套現了6.5億元。
為了讓大家放心,同年11月26日,貝泰妮實際控制人郭振宇說,未來6個月內不會賣自己的股份。
面對困境,他果斷調整戰略,加大研發投入,拓展多條產品線,來滿足不同用戶需求。
比如,從單一的“特護霜”擴展到防曬、面膜、精華等多品類產品線。
正是郭振宇做出了一些相關策略改變,到了2024年前三季度,貝泰妮的研發費用就比去年多了17.32%。
同時,他還不光盯著國內,還特別積極地去開拓海外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市場。
貝泰妮和法國圣路易斯醫院進行聯手合作,建立研究中心;還在日本和瑞士也設立了研發中心,目的就是想把中國的“植物科技”推向國際市場。
緊接著,郭振宇又在泰國的主流美妝連鎖店開了貝泰妮的品牌店,還在東南亞設了業務總部,同時,在Shopee、Lazada和TikTok這些電商平臺上也開了官方旗艦店。
郭振宇的野心很大,他還想通過跨國并購,把海外的品牌買下來,把薇諾娜推向全球。
他特別有信心,只要把“引進來”和“走出去”這兩招用得好,貝泰妮就可能讓國貨在全球市場上大放異彩。
雖然貝泰妮現在有點小麻煩,但郭振宇可不是那種輕易認輸的人。
只要有他在,說不定哪天又搞出個大新聞。
參考資料
新浪財經:《貝泰妮:2023年年度報告》
觀察者網:《昆明首富,暴跌近千億》
最華人:《比肩總統的學霸:不當美國終身教授,成為云南首富》
網易財經:《200億貝泰妮“父進子退”“胡潤富豪”刷新“身邊人”》
東方財富網:《貝泰妮(300957.SZ)新財務分析》
南風窗:《薇諾娜,危機纏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