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得從巴雷托斯這座巴西小城的夜晚說起,一家屠宰場的金屬柵欄在夜色中泛著冷光,一個身影閃過,一滿身血跡的工人悄悄摸進了房間,他貓著腰,迅速旋開了墻角的保險箱,將一個散發腥氣的小石頭放了進去。這個看上去普通的石頭就是一塊天然牛黃。
屬于中藥的牛黃為什么會出現在巴西這座小城?毒販的手未免也伸的太長了吧!
販毒不如賣牛黃
一塊牛的膽結石憑什么價比黃金,現在每公斤牛黃能賣出165萬元的天價,幾乎是黃金價格的三倍,如此高昂的利潤也讓無數人開始眼紅。
對很多屠宰場工人來說,找到一塊牛黃的傭金就能抵得上一個月工資,如此暴利之下,整個南美都陷入了瘋狂,連那些平日里囂張跋扈的毒梟們都悄摸摸地把目光轉向了這個不起眼的膽結石。
2023年三名武裝分子直接沖進巴雷托斯一家牛黃出口公司,扛走了價值200萬雷亞爾的牛黃,這事過了沒多久,警方接到的報案頻率也越來越高。
屠宰場工人為了牛黃大打出手,有人在黑市上出高價委托交易,那些曾在毒品交易中呼風喚雨的角色現在天天泡在屠宰場和牧場里,挖空心思地找牛黃,膽結石的天價利潤連販毒都自愧不如。
現在的巴西已經成了天然牛黃的出口大國,產量占全球差不多四成,幾乎已經壟斷了半壁江山,這樣珍稀的資源對我國這種需求大國來說,意味著一條十分脆弱的供應鏈。
在巨額利潤面前無數人開始瘋狂,就連上萬公里外的中國都已經感受到這股牛黃風暴的壓力,跨國走私外加層層加碼的黑市交易,一切就像一支幕后的大手攪動著整個藥材市場,暴力、黑幫,全是錢鬧的。
牛黃憑什么賣天價?
牛黃是牛的膽結石,更準確地說,牛黃是牛的膽囊、膽管或肝管中的結石,它必須在牛體內通過多年生長才能形成,有點像歲月給牛留的一份“殘念”。
那這東西究竟有什么神奇之處,能讓無數人搶破頭呢?故事離不開中醫藥學的傳統。牛黃在我國的藥用歷史悠久,《神農本草經》把它捧到了“百草之精華”的地位。
天然牛黃在中藥中的藥效得到了千年驗證,它主要的功能是清熱解毒、息風止痙、化痰開竅,說白了能治療許多熱病、高燒不退甚至痙攣抽搐等重癥。不少急救中成藥特別依賴牛黃,聲名遠揚的安宮牛黃丸中就有牛黃成分。這藥不光在我國搶手。
在全球范圍內都很有市場,一項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證明,服用安宮牛黃丸后,中風患者的神經功能改善明顯。
一個小小的實驗就讓安宮牛黃丸在中風急救的地位飛速提升,隨著我國近年來中風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對牛黃這類天然藥物的需求更是暴增。
可牛黃之所以藥效神奇,就是因為它實在太過稀少了,正常情況下只有10歲以上的老牛才會長膽結石,這就讓它的天然生成率低到發指。
一千頭牛中大概只有一兩頭能產生牛黃,跟大海撈針差不多的概率,國內由于農業機械化程度提高,肉牛通常在20個月左右就被宰殺,幾乎沒可能活到“膽結石成型”的年紀。所以說物以稀為貴,牛黃就這樣成了妥妥的珍稀藥材,拿了它的配方等于掌握了解決多種疾病的“寶箱鑰匙”。
如此稀缺的天然資源配上急劇膨脹的市場需求,供需嚴重失衡就把牛黃價格炒到了天上,黑市的瘋狂攪動也成了推手,天價自然順理成章。
不少人開始狂熱尋找各式替代品,2012年我國監管部門已經批準了培植牛黃或體外培育牛黃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市面上對“天然”兩個字的崇拜依然毫不動搖,治療效果的預期值顯然讓人對自然的作品更加青睞。
可話又說回來,光憑咱們國內這點天然牛黃量,這赤字就像個黑洞一樣撐不了太久,現在國內的天然牛黃供應遠不及市場需求的零頭。無奈之下只能尋求進口,可奈何天然牛黃的進口之路波折重重,種種因素把這個中藥材的市場搞得越來越火熱復雜。
進口牛黃看似簡單,滿是“門檻”
很多人可能覺得,國內牛黃供應不夠,那直接從國外進口不就完事了?
可事兒真的沒那么簡單,雖然現在政策松動了,但從國外進口牛黃還是走得相當曲折。不管是法律法規的限制還是現實供應上的問題,簡直是一波三折,天然牛黃這寶貝藥材,差點因為一場“國際風波”就在我國“銷聲匿跡”了。
2000年全球突然爆發了瘋牛病,多個國家都被這病折騰得夠嗆,生怕疫情蔓延開,咱國家一看也覺得不行,畢竟我們的人口密度實在太高,如果真的從進口渠道帶進了相關病毒,很有可能蔓延成大感染。
所以我們暫停了進口所有牛源性材料的渠道,牛黃自然也在其中之列,牛膽膏、牛骨粉這些中藥材全都一刀切,禁止使用進口貨。
那幾年禁令卡得死死的,國內的牛黃供應直接進入停滯狀態,從政府的角度來想,限制進口是沒有錯的,畢竟還是人命重要,必須要想方設法確保萬無一失,頂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嚴防死守。
一旦開放進口,萬一帶進點兒病毒細菌啥的,所消耗的公共衛生資源可就大了,也正是這段時間也讓國內牛黃市場捉襟見肘,本地牛黃產量跟不上市場需求,又沒渠道進口,挺多藥企硬著頭皮四處尋找解決方案。
2024年進口的事兒終于有了眉目,我國國家藥監局綜合司和海關總署下發了一份征求意見稿,準備試點開放牛黃進口,拿來給中成藥生產用。
但開放渠道并不意味著買牛黃跟網購一樣簡單,這過程中還是幾個“門檻”得注意。
首先第一個問題,國外產牛黃的地方很多都屬于瘋牛病疫區。不管巴西、阿根廷這些主要牛黃產地的牛有多健康,咱們依然得很謹慎,畢竟關系到國內用藥安全。
特別是過去二十年世界變化非常快,疫情反復不少,每個人都害怕歷史重演,國家可不想冒風險,畢竟放一批攜帶病毒的天然牛黃進來,治理起來沒完沒了,最終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雖然開放了部分國家牛黃的試點進口,也不是誰都能往我國出口牛黃,現在主要允許試點進口的國家集中于那些沒有爆發過瘋牛病的地區。
這就產生了問題,那些本來能供給牛黃的大戶一下子去了大半,可以進口的量依然沒有辦法滿足國內的需求。
牛黃這個東西實在是太稀缺了,真正符合條件的供應國數量有限,全球產量已經夠緊了,最終到我國手里也沒多少能用上的牛黃。
但有需求就一定會有相關產業鏈,雖然我國牛黃進口的事情非常謹慎,但是高額利益之下依然少不了走私渠道進口,來自疫區的牛黃成了走私的最好貨源,從哪里進口的利潤巨大。
有的人為了賺快錢真是不惜冒險,直接走私那些不合格的產品入境,可惜的是國內沒法對這些黑市貨進行全方位監控,海洋這么大,就算我們的海警一天24小時跑在海上依然也有漏洞可鉆。
這事就這樣形成了一個怪圈,一邊費盡心思給通路開道,另一邊卻有人牟取暴利擾亂秩序,稍微上上網都能看到新聞時不時報道,哪里哪里又查出走私牛黃的大案子,案值上億,真是險象環生。
之所以走私這么猖獗,除了我們進口牛黃的渠道不暢之外,成本和關稅也是其中的大問題,我國很多藥企是通過合法途徑進口牛黃的,課時手續費和監管費用高得挺嚇人,通關那步也會拖時間。
可這些費用又不得不交,否則貨積壓在海關更會浪費大量的時間成本,很多企業都等著牛黃下鍋呢,根本就耗不起。
在合法牛黃進口完成后,還得配置特別的車間來進行生產,這都不僅僅是花錢,更是費時費力。國家一系列檢查標準一個都不少,保護國民健康也算值了,但從企業角度看,一度因成本增加讓本就不富裕的產能“雪上加霜”。
現實還是有點無奈的,雖然現在全球供應鏈已經高度整合,但牛黃卻依然是其中的特例,從需求、供給到最終的合規審核,里面的圈圈繞繞真的沒那么簡單。
雖說放開進口讓我們感覺問題解決有望,實際上操作起來里面仍然是各種門檻,不時有各種煩惱冒出來麻煩咱們的藥企。
結論
雖然現在的牛黃依然非常搶手,但至少國家政策在慢慢放開,政府已經開始為解決供需矛盾邁出了新的一步。當我們看見廣州海關在打擊牛黃走私上那么賣力,北京同仁堂等傳統大廠抓緊聯絡海外進口牛黃渠道時,眾多病人已經看到了一次曙光。
等大家真正都順利用上牛黃,制藥企業順利減低生產成本的那一刻,人們會不會感謝這條兜兜轉轉才達到光明頂的崎嶇山路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