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也門胡塞武裝衛生部門發表聲明說,美軍近日晚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伊薩角港發動的空襲已造成74人死亡,另有171人受傷。荷臺達省一名當地居民向記者證實,“美軍這次轟炸伊薩角港石油設施造成的傷亡者大都是港口雇員、卡車司機等平民”,在隨后的襲擊中救援隊也成為了目標。美軍發動了兩輪空襲,導致燃料貯存罐失火。美國中央司令部在社交媒體發文說,美軍當天襲擊了胡塞武裝控制的伊薩角港,該港口被“摧毀”。
胡塞武裝還表示,接下來將采取強硬措施反擊美國的襲擊行為,讓其付出巨大的代價。對此,美國中央司令部也表示針對胡塞武裝的打擊行動將繼續進行。五角大樓才表示,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已經抵達了中東,并且就在也門附近海域,將很快與美軍“杜魯門”號航母會合。也就是說,美國在中東的“雙航母”陣型已經形成了,而美軍當即對胡塞武裝釋放威懾信號的用意。很顯然,胡塞武裝與美國的對抗正在進一步升級,而雙方的較量,不僅與美伊關系密切相關,更與中東局勢的發展息息相關。
美軍襲擊伊薩角港(資料圖)
從現場畫面和多方調查來看,港口主要是民用設施,油罐區、民用碼頭、工人宿舍在空襲中均未能幸免。醫院備用發電機因缺油停擺,12名重癥患者因生命支持設備斷電而死亡;面包店無法正常運轉,約200萬人面臨斷糧危機;救護車因缺油難以出動,傷者無法及時得到救治。同時,拉斯伊薩港靠近儲存超100萬桶原油的“薩菲爾號”浮式儲油船,空襲導致石油泄漏至紅海,嚴重威脅紅海生態環境,一旦儲油船被擊中,可能引發堪比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生態災難。
自大約10年前驅逐也門政府以來,胡塞武裝一直控制著薩那、荷臺達等西北部大部分地區。近年來,胡塞武裝還從伊朗方面獲得了重要的軍事和技術支持。盡管美國表示,空襲也是為了向伊朗施壓,但美國仍在繼續與伊朗進行外交談判。特朗普威脅要對伊朗采取軍事行動,除非伊朗同意一項限制其核設施的協議。也門問題專家Mohammed al-Basha評論稱,美國的這次襲擊使中東局勢進一步復雜化,胡塞武裝也第一次公開承認襲擊造成了大量人員傷亡。
伊薩角港被襲擊破壞現場(資料圖)
據環球網援引巴黎法國《世界報》《費加羅報》報道,再次成為關于俄烏沖突的討論場所。報道稱,烏克蘭高級別代表團近日抵達巴黎,出席一系列多邊安全會議。烏方代表團此行旨在爭取更多歐洲軍事援助與安全保障。但隨著美國國務卿魯比奧與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同日抵達巴黎,外界擔憂烏方聲音可能被美方主導的議程所淹沒。魯比奧此行是為“推動美國總統特朗普結束俄烏沖突、停止流血沖突的目標”。英法德三國官員上午與威特科夫就俄烏和中東等地區事務進行磋商。
美烏代表團會談細節目前未公開。馬克龍在會談前后和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通電話進行協調。馬克龍表示,有關會談“就如何在烏克蘭實現停火和全面持久和平進行了積極和建設性的討論”。烏外長瑟比加當晚通過社交媒體表示,烏方當天與美國代表團和歐方進行了“各種形式的重要討論”,他表示在有關會談中重申了烏克蘭在和平進程中的立場,并要求“加大對俄羅斯的壓力”。法國官方稱,馬克龍與魯比奧等美方官員主要討論烏克蘭和平進程,此外還談及歐美關稅問題和中東局勢。
烏克蘭代表團在巴黎的會議(資料圖)
魯比奧當天即將結束對法國巴黎的訪問時稱,如果近期俄羅斯與烏克蘭再無跡象要達成停火協議,美國總統特朗普將放棄繼續促成該協議。“我們不會一連幾周或幾個月都繼續這項工作。所以我們現在需要盡快確定——我說的是幾天之內——是否有可能在接下來的幾周內達成協議。如果可以,我們就繼續。如果不行,我們還有其他的優先事項需要關注。”魯比奧說。他表示,美方希望看到談判雙方有縮小分歧,以及在預期時間內取得進展的可能性,才有動力繼續推進和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