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今后每年都能去一個地方旅行!”4月21日,在張龍華(化名)的1歲“重生日”的慶祝現場,他許下了這個生日愿望。在1年前,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奢求,因為那時他患有嚴重的慢阻肺,別說旅行,連下床多走幾步都很困難。云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為他成功實施了肺移植手術后,經過一年的康復,他的生活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前不敢想的事情漸漸成真了。
2019年,他被確診為慢性阻塞性肺病,病程進展很快,他只要輕微活動后氣促明顯,不能脫離氧氣,嚴重時只能臥床休息,不能自己完成洗臉、梳頭等日常活動。2024年1月,他的慢阻肺再次急性加重,必須24小時持續吸氧,同時還出現了氣胸等慢阻肺的并發癥。在輾轉了多家醫院無果的情況下,他決定到省一院尋求最后的救治機會。
省一院多學科團隊通過肺功能、影像學等嚴格醫學評估后,綜合判斷,張龍華的情況只有進行肺移植手術,才是唯一能顯著延長生存期并改善生活質量的手段。為此,全院集中力量,做足準備,組建了術前評估、術中監護、術后管理隊伍,為他科學制訂個體化方案。更幸運的是,適合他的肺源很快就等到了。2024年4月21日,在胸外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重癥醫學科、藥學部、麻醉手術科、超聲科、放射科及醫務處等多個學科團隊嚴密協作下,張龍華成功完成了肺移植手術。
手術成功,只是他邁向重生的第一步,為了讓他得到更好的恢復,省一院手術團隊精準實施手術,讓患者在術后不需要像傳統的術后病人依賴呼吸機,甚至需要用ECMO(體外膜氧合)才能保證呼吸功能,患者在手術室內就拔除氣管導管,在清醒狀態下返回重癥監護室,沒有使用呼吸機,手術風險大大降低,患者的術后感受也更加舒適。
術后3-6個月是抗排異關鍵期,為了成功度過抗排異期,省一院采用國際先進的藥物濃度監測技術,根據基因檢測結果定制個性化用藥方案,精準調整免疫抑制劑劑量,顯著降低肝腎毒性等副作用。此外,醫院組建的移植術后團隊還長期對患者開展個體化隨訪,在精準診斷與有效治療下,他成功渡過了排異反應和條件致病菌感染的難關,康復情況越來越好。
4月21日,省一院院長侯建紅帶領救治他的專家團隊,到張龍華家中,為他慶祝1周年“重生日”。大家準備了生日蛋糕、鮮花、常青樹盆栽,送上了健康、幸福的美好祝愿。
“我很感謝省一院的所有醫護人員,沒有他們的付出,就沒有我的今天。其實自己心里知道,如果去年4月沒做這個手術,以我當時的情況可能都撐不到5月份。是全體醫生幫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我永遠心懷感謝。”張龍華說,術后康復了一年,現在已經不像以前那么容易累了,“以前上樓梯,一二階就走不動了,從一樓到二樓要停下來休息5次,現在我慢慢走,可以一口氣爬到5樓不用休息,而且我現在長胖了9公斤,我特別滿意現在的狀態。”
這一“生命奇跡”的背后,是省一院肺移植團隊技術實力的證明,也是醫院對終末期肺病治療的一次突破,目前醫院已成功實施2例不需要使用呼吸機的肺移植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效果良好。
同時,省一院專家提醒,肺病患者如果出現病情進展持續加重無法逆轉,應盡早到具備資質的醫療單位評估,早期評估可明顯提高移植成功率,避免因認知不足或恐懼手術而錯失機會。作為云南省唯一具備肺移植資質的醫療單位,省一院現已能夠提供篩查、移植到康復的全流程“一站式”醫療服務,力爭以更高成功率、更精細的術后管理,為更多患者提供“重生”希望。(陳怡希)
來源:云南日報-云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