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治理不是冰冷的文件與制度堆砌,而是關乎萬家燈火的民生答卷。在泰山區徐家樓街道,那些曾經困擾居民的家長里短、生活瑣碎的 “小煩惱”,如今已悄然化作是社區和諧的催化劑。街道工作人員化身巧思“織網人”,在基層治理的經緯間穿針引線,讓“為民服務”四個字在街頭巷尾落地生根。
“1廳6室”布局矛調中心,打造矛盾化解“終點站”
在徐家樓街道,社會治理服務中心以“1廳6室”的智慧布局,構建起矛盾糾紛化解的“全科醫院”。信訪接待、行政執法、民生調節、法律咨詢、綜合治理研判、網格化辦公室,六大職能部門實現歸口管理“全覆蓋”。“前區接診,后室會診”的科學治理模式,讓居民煩惱“只進一扇門,化解全流程”。
徐家樓街道創新整合基層治理資源,將原本分散的社區調解力量升級為街道級“治理中樞”,形成信息收集、分析研判、閉環處置的完整鏈條。通過網格員排查、群眾來訪、“12345”熱線、110接警等多渠道“數據雷達”,實現風險隱患早預警、早處置。同時,依托網格化管理體系,對家庭糾紛、鄰里矛盾等民生“小病灶”實施精準排查、精細化解,確保問題發現在早、處置在小。
“街道創新運用‘碼上辦’智慧平臺,居民只需掃碼上傳問題,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即刻響應,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上門處理。”徐家樓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統一登記、分流辦理、領導督辦、動態銷號的閉環管理模式,確保群眾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著落”。此外,街道還整合治安防控、“泰山協商”、遠程調解等資源,打破公安接警數據、天網工程、網格排查等信息壁壘,實現矛盾糾紛“全領域”精準管控。
一站式接收、一窗式調處、一條龍跟進、一次性解決,徐家樓街道不斷完善矛調中心機制,提高矛盾糾紛處理效率。目前,街道129個網格,102名專職網格員、151名兼職網格員全面完成矛盾調解業務培訓,實現上下級共同聯動,大中小矛盾速解。依托省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化解各類隱患矛盾糾紛980件,線下排查各類矛盾糾紛隱患115件,化解106件。
“四到家”工作法打造“樓里解”社區治理“金招牌”
“10號樓3單元樓道燈泡不亮,樓道里伸手不見五指,晚上出門不安全。”社區微信群里,一條消息發出不到十分鐘,“鄰里師傅隊”的趙師傅便帶著工具出現在了目標樓道里。像這種“服務送上門,溫暖送到家”的場景,在徐家樓街道已經成為常態。
徐家樓街道創新推出“四到家”工作法——矛調體系覆蓋到家、社情民意排查到家、矛盾糾紛化解到家、為民服務暖心到家,將社區治理的觸角延伸至每個樓棟單元。社區更是構建起“兩委成員包網格、網格員包樓棟、樓長包單元、黨員中心戶包戶”的四級調解網絡,通過“樓長說理兒”“網格議事會”“睦鄰會客廳”等平臺,讓居民訴求有地說、矛盾有人調、問題有法解。
“新峪社區創新建立‘一支隊伍入戶排查、一個平臺反映需求、一本臺賬記錄民意’的社情民意排查機制,努力實現‘人、情、地、物、事’全掌握。”新峪社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在社區內,單元長、樓棟長化身“移動探頭”,網格員當好“調解先鋒”,對簡單糾紛現場調處,復雜問題部門“吹哨報到”,形成“發現—調解—回訪”閉環。做到小微矛盾發現即調,復雜矛盾聯合調處,調解成功及時回訪,讓矛盾糾紛真正化解在“家門口”。
如今,小事不出樓、大事不出網格、難事不出社區已成為徐家樓街道的真實寫照。通過“四到家”工作法,社區不僅化解了矛盾,更串起了鄰里真情,曾經的“陌鄰”變“睦鄰”,呈現出“生人變熟人,熟人變親人”的融洽局面,“樓里解”正成為徐家樓街道基層治理的亮麗名片。
織密 科技防控、群防群治、全民反詐“三張網”,提升綜合治理能力
破局與革新并行,為提高街道綜合治理能力升級,徐家樓街道做出多種嘗試與創新,讓基層治理既有“千里眼”又有“順風耳”。安裝轄區視頻監控245路,接入引進社會資源2000余路,實現“一屏觀全域、一網管全街”的智慧治理格局。整合網格排查、群眾來訪、“12345”熱線等五大渠道,創新建立“五源融合”信息收集機制。劃分基礎網格131個、專屬網格21個,配備專兼職網格員373名,推行“網格巡查、事件上報、分流處置、結果反饋”閉環流程。
為加強轄區內綜合治理能力,徐家樓街道對特殊人群、重點場所格外關注。“通過定期入戶走訪,實現街道內特殊群體信息動態更新,確保轄區內精神障礙患者、幫教管理人員‘情況明、無遺漏’。”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通過家庭監護和政府兜底“雙保險”,強化轄區內特殊群體管理責任落實,人員監管到位。此外,徐家樓街道發展“泰山義警”1146人,組建治安志愿者隊伍200余人,構建街道聯防體系,發揮其人熟、地熟優勢,加強對人員密集場所和重點部位安全防范,實現重點時段、重點區域巡邏全覆蓋。
通過立體宣傳與專題培訓相結合,徐家樓街道反詐“無死角”。聯合派出所開展“以案釋法”專題講座,深度剖析刷單詐騙、AI換臉等12類新型電詐手段,同步組織網格員開展專題培訓,建立“1名網格員包10戶”責任制,精準走訪重點人群家庭,精準入戶提升居民電詐“免疫力”。
“我們定期為居民推送反詐宣傳視頻和文章,覆蓋居民微信群238個,線下開展“反詐宣傳月”活動,懸掛條幅60余幅,發放定制化傳單2.6萬份。”徐家樓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通過構建起“全民參與、全域覆蓋”的反詐長效機制,徐家樓街道層層部署,為居民構筑反詐“防火墻”。
徐家樓街道通過織密科技防控、群防群治、全民反詐“三張網”,實現了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預防、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治的轉變,走出了一條具有特色的基層治理之路。
(大眾新聞記者 曹儒峰 通訊員 楊玉潔)
(大眾日報及大眾新聞客戶端歡迎各界投稿,提供線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視頻,文字投稿務必配上照片、短視頻。泰安新聞素材請投大眾日報泰安記者站電子郵箱dzrbta@126.com,熱線電話:05388011909。來稿請務必注明作者、手機,以便進一步聯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