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戶小路不見垃圾、閑置農房煥發生機、生活污水妥善處理、畜禽圈舍有效利用……今年以來,貴陽貴安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兩清理兩改兩治理”及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工作部署,以農村“五治”為抓手,并不斷豐富其內涵和外延,扎實有序推進清亂堆亂放、清殘垣斷壁,改廁、改圈,治理農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開展衛生家庭建設行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提升,為鄉村振興和美畫卷添彩增色。
▲ 山王廟村通過人工濕地治理生活污水
4月18日,記者來到位于花溪區青巖鎮山王廟村的憩域小擺脫民宿,工作人員正在門前清掃落葉?!啊逡弧R近,訂房的游客越來越多,把房前屋后打掃干凈,環境好了才能讓游客住得更舒心。”民宿負責人李文艷說,旺季時民宿一天的接待量上百人,會產生大量垃圾,現在門口十幾米處就是垃圾收運點,處理很方便,廚余垃圾也有專人收集,住著舒服多了。
在民宿旁的公共區域,也不時有保潔員巡查清掃,然后將垃圾倒入不遠處的集中收運點。山王廟村黨支部委員莫歡歡介紹:“我們在全村的集中居住點共設置了8個這樣的收運點,保證村民能就近分類投放。另外,還通過公益性崗位安排6名保潔員負責大街小巷的衛生,做好村莊清掃保潔工作?!?/p>
環境改善的“繡花功夫”還體現在細節之處。山王廟村村委會旁的公共廁所前,一片美人蕉郁郁蔥蔥,這里的人工濕地正是生活污水的“凈化器”。村里推廣三格式化糞池搭配人工濕地,處理糞便和污水,方便又衛生。山王廟村一組村民肖川寶說:“我家有7口人,用現在這個化糞池一年多了都還不需要清掏,再過段時間裝滿了就把糞渣清理出來當肥料。改廁真是改到了心坎上!”)
2021年以來,山王廟村結合農村“五治”推進改廁,2022年底便實現了水沖式廁所整村全覆蓋。
在鄉村“顏值”提升的同時,傳統生產生活方式也在悄然蝶變。山王廟村充分尊重農戶意愿,統籌推進畜圈、禽圈“兩圈同改”。三組村民袁紹文去年將木質牛圈拆除建了磚房并改造成干濕分離型的圈舍,他說:“以前的木棚里,茅草、干牛糞都堆在一起,不僅環境差,還有火災隱患,現在的磚房安全又干凈。”
截至目前,山王廟村已完成養殖戶改圈2戶、廢棄圈功能性改造9戶。昔日的“臟亂差”角落變成鄉村振興的“新亮點”。
如今,走進山王廟村,田園風光四季如畫,儼然都市人逃離喧囂的理想目的地。
山王廟村的蛻變只是貴陽貴安開展“兩清理兩改兩治理”行動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貴陽貴安各地鄉村將“兩清理兩改兩治理”與農村“五治”有機結合、深入推進,大力實施房前屋后與村莊衛生大掃除,清理殘垣斷壁,因地制宜,統籌畜圈、禽圈“兩圈同改”,促進農村垃圾分類處置工作規范化、標準化,完善安全飲水、生活污水、黑臭水體一體治理,農村人居環境得到進一步提升。
▲ 通過治房盤活閑置農房發展避暑旅居
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持續抓好“兩清理兩改兩治理”,狠抓亂堆亂放、殘垣斷壁清理,確保工作有序推進;狠抓“改廁”“改圈”,新(改)建農村衛生廁所7196戶、建設廁污同治試點10個;狠抓“治垃圾”“治污水”,更新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收運設施5000個,全面落實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長效管護運維;以村莊清潔行動為載體開展衛生家庭建設行動,帶動形成家庭成員和鄰里鄉親和睦相處、講環保、講文明的良好風尚。
從“一處美”到“全域美”,從“環境整治”到“生態賦能”,整潔的村容、清澈的流水、盎然的綠意,不僅勾勒出鄉村的宜居畫卷,更凝聚著村民共建共享的智慧與熱情。在這里,傳統與現代交織,生態與產業共融,一幅“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振興藍圖正徐徐鋪展,為和美家園寫下最溫暖的注腳。
來源 | 貴陽網
編輯 | 吳藝舟
統籌 | 干江沄
編審 | 劉義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