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交通報道,4月23日7時7分,順義區潮白河大橋發生火情,部分橋體受損,為保障安全,現場已雙向斷路。
交通、消防、交管等部門和屬地政府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開展滅火、交通管制等處置工作,現場未發現人員傷亡。
7時07分,潮白河大橋中段突然冒出濃煙,橋面混凝土板塊在高溫下崩裂塌陷,橋體鋼結構因熱應力扭曲變形。
消防部門接警后15分鐘內抵達現場,通過無人機監測發現火源位于橋下空間,初步判斷為違規堆放的易燃物被不明火種引燃。
據地圖顯示,該橋梁已經封閉。
值得注意的是,這座1999年建成的橋梁曾多次“帶病運行”:2015年因引橋病害大修1個月,2018年西引橋發生整體滑移,采用“頂推復位”技術緊急修復。
此次火情發生區域恰好是2018年修復的西引橋段,疊加長期重載車輛碾壓,使得橋體結構承受雙重壓力。
這種“重建設、輕養護”的現象,在超大城市中具有普遍性。
數據顯示,北京市50%以上的橋梁已進入“老齡化”階段,而每年橋梁養護經費僅占建設成本的1.5%,遠低于國際通行的3%-5%標準。
城市安全需要“繡花功夫”,潮白河大橋事故猶如一記警鐘,提醒我們:超大城市的安全運行,不僅需要“面子”工程的光鮮,更需要“里子”工程的扎實。
當火情撲滅、交通恢復,我們更應反思:如何讓每一座橋梁都成為城市安全的“定海神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