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在金融市場的驚濤駭浪中,美國總統特朗普的一舉一動始終牽動著全球投資者的神經。周二(4 月 22 日),特朗普突然在公開場合釋放出與美聯儲主席鮑威爾 "和解" 的信號,這場持續數月的 "權力博弈" 迎來戲劇性轉折。其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政治考量?又將如何影響美聯儲政策走向與市場預期?
態度大轉彎:從 "解雇威脅" 到 "無意罷免"
在橢圓形辦公室接受采訪時,特朗普的表態堪稱 "180 度大反轉"。他首次明確表示:"我無意將他解雇",這與周一還在社交媒體上怒斥鮑威爾" 動作太慢 "的強硬態度形成鮮明對比。不過,特朗普并未完全放棄對貨幣政策的批評,隨即強調:" 我們認為,現在是降息的完美時機,我們希望看到我們的主席提前或準時降息,而不是遲遲不降。"
這番 "軟硬兼施" 的發言,被解讀為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前穩定市場的策略。要知道,自 1 月上任以來,他已多次公開威脅解職鮑威爾,甚至引發法律界關于 "總統是否擁有聯儲主席解職權" 的激烈爭議。如今突然收回 "解雇牌",無疑給持續緊張的市場注入一劑 "穩定劑"。
市場強心劑:美股期貨跳漲 2%,美元指數觸頂
特朗普的表態迅速引發華爾街 "狂歡"。盡管講話在周二美股收盤后發布,但周三亞洲早盤時段,標普 500 指數期貨漲幅一度超過 2%,納斯達克 100 期貨漲幅緊隨其后。市場人士指出,投資者擔憂的 "美聯儲獨立性危機" 暫時解除,疊加特朗普同日對中美貿易談判釋放的積極信號,形成雙重利好共振。
美元指數也延續漲勢,周三最高觸及99.89,創近一周新高,單日漲幅達 0.93%。分析認為,這反映出市場對 "政治不確定性降低" 的積極定價,此前因解職傳聞引發的美元拋售潮暫告一段落。
矛盾根源:2018 年加息種下的 "權力心結"
盡管暫時擱置解職爭議,特朗普與鮑威爾的政策分歧依然深刻。矛盾的種子早在 2018 年便已埋下 —— 當時特朗普親自提名的鮑威爾啟動持續加息周期,導致美股暴跌、經濟放緩,兩人關系徹底破裂。此后特朗普多次公開指責鮑威爾是 "最大錯誤",甚至宣稱 "根據法律能快速撤換聯儲主席",盡管法學界普遍認為總統解職權存在程序限制。
這種 "提名者反目" 的戲碼,本質是行政權與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沖突。特朗普試圖通過施壓實現 "低利率刺激經濟" 的競選目標,而鮑威爾堅持 "通脹優先" 的傳統央行邏輯,雙方博弈始終難解難分。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政策博弈:降息預期降溫,美聯儲能否守住獨立性?
市場正在重新評估美聯儲的政策路徑。最新利率期貨顯示,交易員已將年內降息預期從四次調整為三次、每次 25 個基點。其中,5 月降息概率低于 5%,6 月降息概率從 78% 驟降至 67%。這表明,市場認為鮑威爾團隊可能頂住政治壓力,維持既定貨幣政策節奏。
值得關注的是,美聯儲理事庫格勒周二公開表態稱,由于美國進口關稅遠超預期,可能推高物價壓力,美聯儲應維持短期借貸成本不變,直至通脹風險消退。這一立場與特朗普的降息訴求直接沖突,預示著雙方的政策博弈將轉向更隱蔽的 "輿論戰場"。
分析師指出,真正決定美元走勢的仍是美聯儲的利率決策。若鮑威爾能延續 "數據驅動" 原則,美元或借政治緩和窗口維持強勢;若迫于壓力提前降息,美元可能重回下行通道。投資者需重點關注 5 月議息會議的措辭變化,以及非農就業、CPI 等關鍵經濟數據的指引作用。
這場突如其來的 "態度軟化",究竟是特朗普的權宜之計,還是美聯儲獨立性的階段性勝利?在大選年的政治周期下,貨幣政策的 "政治化風險" 始終高懸。對于全球投資者而言,或許只有保持對 "政策不確定性" 的警惕,才能在這場權力與資本的博弈中穩守先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