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國內最大高鐵預制梁場取得新突破。在漢央企中交二航局承建的濰宿高鐵江蘇段站前3標項目宿遷東制梁場順利取得國家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標志著該梁場具備了規模化批量生產箱梁的能力,為后續制架梁工作奠定基礎。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京滬輔助通道的關鍵段落,濰宿高鐵全長399公里,途經山東日照、臨沂,江蘇新沂、宿遷,設計時速350公里。其中江蘇段長約73.6公里,設新沂東、宿遷東、洋河北等3座車站,建成后將大幅縮短蘇北地區前往山東半島、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時空距離,優化江蘇省北部通道的交通運輸結構,對支撐“一帶一路”倡議、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具有重要意義。
中交二航局宿遷東制梁場占地約220畝,承擔著1199榀箱梁的預制、架設任務,是國內在建最大高鐵制梁場。場內設置制梁臺座10個、養護臺座10個、存梁臺座82個,最大可存梁174榀,單、雙線箱梁最大月生產能力60榀。
鐵路梁場取得生產許可證主要包括產品檢驗及實地核查兩個階段。3月27日至28日,專家組對預制箱梁進行產品檢驗,對成品梁尺寸、外形外觀質量進行測量檢驗,對抽樣梁進行靜載試驗,并進行混凝土強度、耐久性等多項試驗。最終,預制箱梁7個A類檢測項目全部合格,通過產品檢驗。4月19日至20日,聯合專家組對制梁場申請材料、人員能力、生產檢驗設備設施、技術文件及過程控制等進行審查,對鋼筋、混凝土、預應力張拉和壓漿等特殊工序以及拌和站、料倉、鋼筋加工場、靜載試驗過程進行現場考核,一致認為宿遷東制梁場各項受檢項目符合國家及地方相關標準,通過生產許可證實地核查并予以發證。
自進場以來,項目管理團隊先后攻克了征地拆遷、方案變更、雨季施工等難題,高標準、高效率建成大臨工程并迅速試生產;同時以智能化為生產賦能,引入智慧梁場控制系統管理平臺,引進智能張拉臺車、智能壓漿臺車等新型工裝設備,實現了人員、設備、安全、質量、進度的全方位可視化管理。由于濰宿高鐵位于地震高烈度地區(最高可達8度),項目團隊首次應用“抗震”梁設計,利用環形鋼阻尼抗震支座體系,進一步增強了梁體抗震能力。
據悉,該制梁場計劃于今年8月啟動架梁,預計2027年底完成全部架設任務,將為濰宿高鐵早日建成通車添動力,為優化蘇北交通運輸結構,完善區域高鐵網絡布局、推動地區融合發展添助力。
(中國日報湖北記者站 周荔華 劉坤|劉洋森、謝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