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入至少120億美元為空軍研發新式裝備,單架戰機造價高達兩億,直接生產三百多架,但誰能想到,最后卻被人們稱為雞肋。
而全世界都在說這是中國空軍落后的畸形,可沒想到,中國空軍后來讓其起死回生,還能與殲20搭配,形成完美的空軍作戰體系。
那么這架戰機是哪一架呢?中國如何讓其起死回生的?
殲10A雞肋
當年為了給空軍研發新裝備,中國投入了至少120億美元,殲10就是在這個時候出現的。
在20世紀90年代,我國想要打造一款能和國際上那些先進飛機競爭的戰機。
因為中國用的戰機還基本上都是殲-7、殲-8這些,技術上落后了不少,蘇聯解體后,我們也引進了俄羅斯的蘇-27,但我們肯定不能一直依賴別人。
于是我們就研制出了殲十,不過在2005年,才正式列裝。
在殲十剛出來時,確實也讓人震驚,而且它的性能也非常好,能達到2馬赫的超音速,還是多用途戰機。
在國際市場上,也有很多國家愿意買,像巴基斯坦,就很樂意購買中國的殲十。
雖然說沒有大規模上過戰場,但是在各種軍演中,殲10表現也很好,有幾次中巴聯合演習,殲十跟巴基斯坦的F-16模擬對抗,還贏了很多次。
但對于殲10,卻有一個很大的弱點,就是它的造價太高,一架殲10的造價大概在1.5億到2億左右。
當時我們研發出殲10,是為了能與俄羅斯蘇-27或美國F-16對抗,但是從實際情況上來看,完全不值。
整個殲-10項目從90年代末啟動,花了上百億人民幣,對比起來,美國的F-16三四千萬美元一架,科技非常先進。
但殲10的技術,當時無法與世界其他同代戰機相比,還顯得十分落后,沒有趕上國際標準。
殲十的雷達探測距離也就幾百公里,隱身性能一般,容易被先進防空系統鎖定。
早期的版本發動機還不太穩定,維護起來麻煩,飛行員抱怨過故障率高,這讓它在現代空戰中,面對高端對手時有點吃力。
對比F-16,能輕松壓制對手的雷達,超視距作戰能力十分強,現代空戰70%是超視距的,所以殲-10在這方面落后。
雖然說機動性能比較強,但是技術不行,機動能力再強也于事無補。
像我國一口氣買了300多架,這其實就是一場豪賭,總投資有幾百億人民幣,這可是在2000年代初,中國當時的經濟完全不如現在。
很多人甚至說,這是為了快速提升空軍實力,但事后看,花這么多錢買了個“半成品”,真的不值。
信息來源:《美專家:外銷中國殲-10A價2930萬美元 難敵F-16》2009年5月23日央視網
而且重要的是,殲10剛出來,它的改進版就開始不斷出現,讓殲10A直接就面臨淘汰。
殲10改進版出現
中國空軍剛列裝殲10A不久,就啟動了殲10B/C的研發,后兩者可以說直接補齊了殲10A的短板。
像是AESA雷達與發動機,都一架改進,這就讓殲10A似乎徹底淪為一款常人眼中的雞肋。
2015年,中國飛行員和巴基斯坦空軍進行聯合軍演,就算是近距離狗斗,殲10A憑借出色的機動性能,使出渾身解數,也依舊難以擺脫被F16輕易鎖定的窘境。
如果說換成殲-10C,AESA雷達能早早鎖定對手,PL-15導彈一發入魂,所以很多人說,演習暴露了殲-10A的短板,直接加速了它的退役進程。
我們對比一下,殲-10B在2012年左右亮相時,就已經能攜帶更多先進武器,還加了隱身涂層和更好的電子系統。
殲10C2017年左右服役,直接成了殲10家族的旗艦,探測目標多、打擊精確,可以說是殲10A的加強版。
在這種情況下,肯定不會再大量使用殲10A,本來買300多架殲10A,計劃使用十年左右,但改進版一出,就要考慮退役或改裝了。
而且平時光是維護上,殲10A的成本就非常高,因為殲10A的發動機不太穩定,經常需要大修,不具備性價比。
并且當時的空軍技術迭代太快,殲十是第四代半戰斗機,設計上借鑒了20世紀90年代的理念,像俄羅斯的蘇-27或美國的F-16。
我國在這時候,已經開始研究五代機,對于殲10A,已經顯的非常落后,因為我國在向第五代戰機轉型。
我們可以看到,殲20已經批量生產,而殲35也要批量生產,六代機也在研發中,這種情況下,殲10就很難再進一步改進。
不過并不是說殲10A沒有作用,未來它可能會與殲20形成戰斗體系,也會爆發出不一樣的作用。
殲10搭配殲20
殲10A的優點在于,它的機動性強,如果能與殲20搭配,還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它的數量還多。
現在空軍的作戰是體系作戰,就是把不同代際的戰機整合起來,發揮各自優勢。
殲-20隱身能力強,但是不能說大規模使用,殲10A就可以當它的僚機,在空戰中,殲-20先用它的先進雷達和導彈遠距離干掉高威脅目標,然后殲10A跟上,負責清理殘余或護送轟炸機。
殲20打高端,殲10A打低端,這種打擊模式來看,是十分有用的,這就和美軍的F-22和F-16搭配一樣:F-22干隱身突襲,F-16負責外圍警戒,殲10A完全能復制這種模式。
重要的是它的數量優勢也明顯,300多架能組成大編隊,進行飽和打擊,而且,殲10A可以加裝電子戰吊艙,干擾敵人的雷達和通信系統,讓殲-20更容易接近目標。
或者說,在防空作戰中,殲10A用自己的機動性吸引敵火力,分散壓力,為殲-20創造機會。
信息來源:《珠海航展熱浪滾滾:殲10、殲20、殲35聯袂獻技》2024年11月13日上觀新聞
所以說,未來殲10A不會說直接就失去作用,它依然會在空軍作戰體系內。
而且雖然說殲10A被人看作是性價比不高的戰機,但如今中國空軍的戰機性價比已經十分高,可以看出中國軍工的進步。
中國戰機性價比
過去在研究戰機時,比如說殲10項目,我們還要借鑒俄羅斯或美國的技術,研發慢、成本高。
但到了現在,中國航空工業鏈已經自給自足,我們研發飛機的速度與成本也都進步了很多。
如今中國的軍事裝備,可以說是性價比最高的,價格便宜,性能還先進,我們也隨時能大規模生產。
而且中國戰機出口量也一直在增加,可以說殲10A雖然說性價比低,但也讓我們之后避免了這種情況發生。
而對比其他國家,美國的F35項目超支嚴重,F22生產鏈也已經不在,但是中國戰機卻還在穩步發展。
在戰場中,戰機性價比十分重要,因為武器是消耗品,性價比高就意味著你花更少的錢,得到更多的戰斗力,還能維持得久。
在俄烏沖突中,我們就能看到戰機性價比與軍工生產的重要性,俄烏沖突中的武器消耗量十分大,后來雙方追求的就是能夠大規模生產的武器。
像俄羅斯的蘇-34和蘇-35戰機,雖然能超音速飛行和精確打擊,但性價比低,每架飛機的生命周期成本太高。
而中國戰機性價比,這時候就看出了好處,如果是中國卷入類似的戰爭,我們靠著高性價比戰機,完全能夠大規模生產,不會像俄羅斯這樣缺少高端裝備。
相關分析顯示,如果戰爭拖久了,性價比高的國家會贏,因為他們能用更少的錢維持空中優勢。
總結
雖然說殲10A的性價比不高,但如今世界各國,也不得不重視,而且中國做的改進版本,也讓殲10系列重新站在世界頂端。
也在殲10A之后,中國戰機的性價比直接提升,在世界上,中國軍事裝備,如今是性價比最高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