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承千年的東方飲品,茶產業在守正創新中迸發出驚人的活力。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茶葉總產量349.9萬噸,農業產值達3218億元,較2020年末分別增長17.18%、22.52%,成為消費領域成長性賽道之一。2025年生機盎然的“春茶季”就在這一片勃勃生機之中拉開帷幕。
從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到獅峰龍井、黃山毛峰,這些代表性春茶在這個春天展示著獨特魅力。京東春茶消費觀察顯示,近半月,信陽毛尖銷量趕超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銷量同比增超10倍,成為市場新亮點。同時消費者對春茶的追求趨向健康養生、便捷飲用和滿足情緒體驗,調研顯示,超半數消費者希望通過飲春茶“放松身心”;從功效目的上來看,四成消費者飲春茶是覺得“保健養生”。
品春茶搶鮮 地方茗茶PK
信陽毛尖銷量趕超西湖龍井
洞庭碧螺春銷量增超10倍 成增速最高茶類
提起春茶,西湖龍井可以說“極具存在感”,素有“色綠、香郁、味甘、形美”四絕之稱,穩坐春茶C位多年,實力圈粉無數,是消費者認知和偏好度較高的茶類。春茶調研顯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茉莉花茶、信陽毛尖、黃山毛峰在消費者意愿選擇上排名前列。同時在購買春茶的關注點上,超半數的消費者既關注產品價格,也關注茶葉產地。
每年的清明節前后,春茶市場迎來了新一年的上市銷售高峰,特別是明前茶,因其品質上乘,備受消費者青睞。今年,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明前的“信陽毛尖”綠茶的線上銷量首次超越“西湖龍井”。這是三年來,信陽毛尖在清明前的市場上首次打破“龍井宇宙”。京東茗茶采銷認為,這并不意味著西湖龍井從綠茶的“神壇”跌落,主要還是源自于氣候和市場的短期需求變化。
首先,從產區特點來看,西湖龍井和信陽毛尖的產區條件存在顯著差異。正宗的西湖龍井只有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風景區出產的龍井茶才有資格稱為“西湖龍井”,這一地區的茶樹種植面積相對有限,僅約168平方公里,年產量約600噸左右。相比之下,信陽毛尖的產區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地理位置更為廣闊,截至2024年底信陽市的茶園面積達到216萬畝,茶葉年產量為9.2萬噸,農業總產值突破170億元,適宜茶樹生長的區域面積更大,這為信陽毛尖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生產空間。
其次,天氣氣候對兩地茶葉產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茶葉作為農產品對天氣條件極為敏感,尤其是春季的降雨量和溫度直接影響到茶葉的生長速度和品質。從開采時間來看,2025年的西湖龍井開采時間為3月20日與往年相差不大,但是開采后的氣溫波動很大,加上連續的陰雨天造成了茶芽生長放緩,上市爆發的進度整體延遲了一周左右。而信陽毛尖原本每年批量開采期在清明后和谷雨前,但在新品種培育下市場上也出現了較多清明前的信陽毛尖產品,提前上市的明前信陽毛尖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消費者對春茶的求鮮需求,讓一部分希望購買明前龍井的消費者轉投信陽毛尖的“懷抱”。
全國各地消費者對不同產地茶類也表現了不同的消費偏好。西湖龍井的銷量主要來自于“一線城市”+“周邊城市”,上海、北京、江蘇、廣東和福建是購買西湖龍井較多的省市;信陽毛尖則以“一線城市”+“產地本地”為主。從銷售增速來看,西湖龍井銷量同比增長最快的省是福建省,增速達217%,西北西南地區的消費者也偏愛西湖龍井,寧夏、四川、青海、重慶等省市的西湖龍井銷量均獲得了較高增幅;黑龍江、貴州、內蒙古、山西、廣西的消費者買走了更多的信陽毛尖,銷量同比增長分別達100%、84%、72%、70%、68%。
除了西湖龍井與信陽毛尖之外,還有更多 “地道、新鮮”的地方茗茶展露出更大魅力,銷售趨勢顯示,近半個月,洞庭碧螺春獲得了較高的銷售增長,銷量同比增長超10倍。洞庭碧螺春銷量同比增長前五的省市里陜西、天津、遼寧銷量同比增長均超20倍、河南和四川銷量同比增長均超15倍。
消費者對于春茶的選擇更加多元,地方茗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正在逐步上升,產地認同度與品牌影響力正在提升,消費者對“原產地”標識更加敏感,優質產區的春茶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春茶的地域特色正成為推動市場增長的重要因素。京東茗茶采銷表示:“消費者偏好的變化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包括西湖龍井、信陽毛尖、洞庭碧螺春在內的不少傳統綠茶都在不斷創新,滿足不同消費者群體的需求。未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地方茗茶如何在保持傳統品質的同時,進一步創新營銷策略,拓展市場,將是決定其市場表現的關鍵。”
“春茶+”繼續外延
毛尖啤酒等中式啤酒成新晉網紅
春茶味道不止一味,口味及搭配多元化
銷售表現亮眼的信陽毛尖還通過“春茶+”的創新營銷成功抓住線上消費浪潮。2024年底,信陽毛尖啤酒等跨界網紅產品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者的關注與購買,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影響力,這也助推了信陽毛尖在今年春茶市場上的高熱度。
當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茶飲的邊界正在被“跨界融合”,“春茶+”的熱度高漲。
從"花草茶"的自然復調到"養生茶"的東方智慧,再到"果味茶"的青春密碼,春茶不再只是單一的味覺符號,而是化作生活美學的流動載體。春茶拿鐵、春茶雞尾酒,社交媒體上各類“自制茶咖”、“自制奶茶”等話題收獲了高度關注,不斷豐富的茶飲方式背后,是大眾對新奇茶飲口感的嘗試。受自身需求變化,對于茶飲,消費者有著自己的新期待,健康趨勢與嘗鮮需求促使消費者選擇嘗試更多新口味茶飲:調研中有46.8%的消費者傾向花草茶、有43.1%的消費者傾向古方新解的多口味養生茶(如紅棗玫瑰茶、冬瓜荷葉茶、陳皮山楂茶),有31.1%的消費者愿意嘗試果味茶(如青檸綠茶、百香果綠茶)、25.5%的用戶愿意嘗試冷泡茶,23.4%的用戶愿意嘗試“茶咖”組合,22.1%愿意嘗試“茶乳”組合,19.2%愿意嘗試“茶藥”組合。
從口味創新到場景延伸,消費者不僅將“春茶+”視為追求飲茶口味新鮮感的方式,更將其視為連接生活方式與社交文化、滿足自身個性化體驗與尋求情緒價值的“介質”。調研顯示,35.1%的用戶選擇搭配甜點,31.0%的用戶選擇搭配堅果,20.7%的用戶選擇搭配水果,在“純茶”以外消費者也傾向嘗試更多新鮮“喝法”,消費者樂于開拓“春茶+”更多的搭配形式,從而實現品嘗創新口味、滿足悅己需求的目的。這種"加法"的本質,是當代人對生活邊界的主動拓展。
飲茶體驗更多元
需求升級,消費者關注“小包裝茶葉”
超半數消費者希望通過飲春茶“放松身心”
在這個更加注重情緒價值的新消費時代,消費者的社交習慣、情感訴求,甚至是審美取向都發生了變化,消費者對春茶的期待已不止于“茶”本身,更期待獲得高品質、便捷化的飲茶體驗,是圍繞春茶“好喝、好看、好方便、好情緒”的全方位體驗升級。春茶的消費,正逐步從“口感偏好”演變為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調研顯示:41.6%的用戶選購春茶關注“包裝形式”,34.4%的用戶關注“有機/無添加認證”,29.4%的用戶關注“沖泡形式”。
春茶不再局限于傳統的“泡壺慢飲”,而是走向更便捷、更時尚的飲用方式,本質是降低消費者的飲茶門檻,同時又保留茶的核心成分。為了適配更多飲茶場景,消費者對于春茶包裝形式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調研中46.4%的用戶傾向于選擇獨立便攜型包裝,還有21.7%的用戶關注環保可降解包裝。迎合當代消費者的生活習慣,許多品牌也推出了便攜裝、小罐裝、一泡一袋的包裝形式,在快節奏的生活場景中,獨特的包裝設計更易與消費者達成“精神契合”。
在飲春茶的獲得感上,茶飲需求切中消費者追求健康的生活態度。調研顯示,超半數消費者希望通過飲春茶“放松身心”,其次為“提升生活儀式感”和“感受傳統文化”。有消費者表示:“春茶自帶的清新感,承載著一種更溫和的松弛感,是調節情緒與治愈焦慮的‘精神保健品’。”
在飲茶的功效動因上,消費者也更加關注春茶的健康屬性,強調茶葉的原生態、無添加,以及其對身體的益處。調研顯示,44.3%的用戶是為了“保健養生”選擇飲用春茶,36.5%的用戶是為了“提神醒腦”而選擇飲用春茶。消費者對茶的保健養生價值關注度提升,本質是健康認知從"治療為主"向"預防優先"轉變的縮影。
對于消費者而言,既青睞傳統方式也熱衷于新鮮飲法;既追求品嘗春茶的鮮爽也愿意獲得松弛悠閑的品茶體驗;既注重飲茶健康養生、品飲的功能,也期待便攜易泡、包裝顏值升級等“附加價值”。一杯春茶,承載的不僅是舌尖的鮮爽,更詮釋了消費者對養生健康、放松身心生活方式的追求。
本文源自:金融界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