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師曾、紅線女在抗戰時期曾率劇團輾轉粵桂兩地義演。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兩人續寫傳奇,于1956年赴京展演的《搜書院》為粵劇贏得“南國紅豆”的美譽,以卓越的藝術成就將粵劇藝術推向世界舞臺。紅線女將一腔赤子情懷投入粵劇事業的建設當中,以半個多世紀的藝術實踐,踐行著“藝術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兩位宗師用畢生心血證明真正的藝術從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扎根人民、呼應時代的生命長河。
馬鼎盛贈馬師曾墨寶給廣東粵劇院。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素芹 通訊員薛才煥 攝
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張素芹)2025年是馬師曾誕辰125周年、紅線女誕辰100周年。“紀念粵劇大師馬師曾、紅線女藝術聯展”前日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揭幕。展覽通過生動呈現馬師曾、紅線女兩位粵劇藝術大師的生活形象和舞臺形象,深入展現其藝術精神與家國情懷。展覽既是對兩位宗師的深切致敬,也是對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建設的積極回應。
展覽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中國戲曲學會、廣東粵劇院、紅線女藝術中心、廣東省戲劇家協會、廣東省繁榮粵劇基金會、順德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胡智榮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本次“馬紅聯展”作為紀念兩位大師系列活動的開篇,在廣東粵劇藝術中心進行首展后,計劃在粵劇藝術博物館以及佛山、江門、中山等地巡展。此外,馬紅經典劇目《山鄉風云》《搜書院》《關漢卿》的復排展演、馬紅藝術傳承座談會一系列活動也將于年內接連推出。
本次聯展由《粵劇一代宗師馬師曾藝術人生展》《愿得此身長報國——馬師曾、紅線女赤子丹心愛國情》兩個展覽聯合展出。
《粵劇一代宗師馬師曾藝術人生展》通過大量珍貴實物展品和詳盡的文獻資料,解碼馬師曾的藝術生涯。該展覽分為兩個單元。其中,“藝海弄潮革舊韻”單元再現了馬師曾早年革新粵劇的歷程:他廣泛吸納各家所長,開創“馬腔”藝術;他積極革新,改舞臺官話為白話演唱,推動全男班、全女班向男女合班轉變,奠定了現代粵劇的根基。“紅船踏浪啟新聲”單元展示了馬師曾1955年回到廣州以后在藝術道路上的重要實踐與探索,通過豐富的劇照集中展出馬師曾的兩部重要代表作品《搜書院》和《關漢卿》的創作歷程。
《愿得此身長報國——馬師曾、紅線女赤子丹心愛國情》聚焦馬師曾、紅線女在國家危難中的藝術擔當,通過“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行”“為時代而歌”三大單元書寫馬紅二人的愛國情懷。
聯展開幕儀式上,馬師曾、紅線女次子馬鼎盛贈馬師曾“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與人言”墨寶給廣東粵劇院,他表示:“父親一生熱愛粵劇,對藝術的追求永無止境。‘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與人言’是他為人處世的生動寫照。兩位宗師用畢生心血證明真正的藝術從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扎根人民、呼應時代的生命長河。”
來源:廣州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