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海關新聞,禁止“洋垃圾”進境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舉措。2021年以來,我國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不僅有效遏制了“洋垃圾”帶來的環境污染,還促進國內再生資源產業進行轉型升級。近年來,青島海關以“科技+制度”雙輪驅動,構建“源頭管控+口岸監管+后續查核+打擊走私”全鏈條防線,用實際行動詮釋國門衛士的使命擔當。近日,青島海關所屬黃島海關對一票進口牛骨粒進行機檢查驗時發現貨物包裝不規則,密度不一致,存在偽瞞報風險,隨即轉人工查驗。
洋垃圾(資料圖)
而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我國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垃圾處理廠”,進口了大量的洋垃圾,我們幫助西方國家處理垃圾,甚至還要給人家錢...但是在當時,這其實也是一種無奈之舉,因為我們嚴重的缺乏工業原材料,所以只能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大量的進口可以用作工業原材料的固體廢物,而與之相伴的就是屢禁不止的“洋垃圾”走私,以及嚴重的環境污染。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垃圾出口國之一,產生的垃圾數量是中國的兩倍之多,美國將大量垃圾和廢物出口到其他國家,特別是亞洲國家。一方面,垃圾出口可以幫助美國減少垃圾處理成本。將垃圾出口到其他國家,發展中國家更是美國的主要垃圾出口對象,其處理成本相對較低,因此可以節約美國國內的垃圾處理費用。另一方面,垃圾出口也能帶來一些經濟利益。垃圾出口可以創造出口收入,同時還能促進國際貿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一些發展中國家在接收垃圾的同時,也會將其中有價值的廢物進行回收利用。
中國曾經是全球塑料垃圾的最大接收國,每年從美國、歐洲、日本等國家進口數百萬噸的廢棄塑料,占全球塑料垃圾進口量的近一半。這些塑料垃圾主要由中國的民間回收企業進行分類、清洗、加工,再轉化為再生塑料或制成新的塑料制品,為中國的塑料工業提供了大量的原料。然而,這種模式也帶來了巨大的環境和社會成本。進口的塑料垃圾中,有很多是低質量、混雜、污染的,難以回收利用,只能被填埋或焚燒,造成土壤、水源、空氣的嚴重污染,危害人類健康和生態安全。
塑料污染(資料圖)
國內處理這些洋垃圾的方式,也異常建單粗暴,即通過工人的雙手,一件件分類,各種各樣的垃圾,有的是沾滿病菌的醫療器械,有的是用過的衛生巾乃至強腐蝕性的液體,很多工人在這樣的環境下日以夜繼地工作,還甚至還沒有任何保護措施,不少人為此染上各種疾病。而大量沒有回收價值的垃圾堆積如山,或者直接露天焚燒,各種有毒物質滲入土壤和水體中,摻雜在人們日常呼吸的空氣里,無數中國人,在這種不公平的“垃圾貿易”中,長年累月地忍受著無比惡劣的生存環境。
與此同時,塑料污染已成為一個緊迫的全球問題,但當前缺乏對全球塑料產業的全面分析。國際學術期刊《通訊-地球與環境》4月發布了一篇論文,研究人員按從原料到廢物管理處置的整個供應鏈中每種塑料類型進行細分,揭示了2022年全球塑料的生產、使用和棄置等流動情況和存量狀況,繪制了全球塑料貿易圖譜。該論文稱,全球的塑料回收率一直停滯在較低水平,回收率在9%左右。此外,2022年生產的4億噸塑料中,只有不到3800萬噸產自回收材料,再生材料占比9.5%。
垃圾處理(資料圖)
其實說白了,發展中國家的環境污染嚴重,廢棄物多其實并非是因為本身產生的多,而是美西方國家大量轉移的結果。中國一直以來都十分反對將廢棄物轉嫁給沒有相關提取技術的國家,因為這樣不僅會導致環境污染,還會導致大量的廢棄物無法處理。從表面上來看,將廢棄物轉嫁出去的國家保持了“面子上”的好看,可實際上對全球的環境保護反而是有害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