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
傅聰聰
應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于4月15日至17日對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中馬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從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商貿往來,到1974年建交之初的“新生小樹”,再到今天發展為理念相近、利益相融、人文相通的“參天巨木”,兩國始終以心相交、以義為持、以誠相待、以和為貴。2013年至今,中馬兩國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從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架構筑基,到中馬命運共同體的藍圖擎畫,雙邊關系開啟了新的歷史篇章,為百年變局加速演進的世界注入確定性力量。
高層引領是中馬關系行穩致遠的根本保障與動力。51年前,兩國老一輩領導人高瞻遠矚,沖破冷戰鐵幕讓中馬友誼在中國—東盟關系史上刻下第一道破浪的航跡,成為本地區友好合作的典范。2013年,習近平主席歷史性訪問馬來西亞,兩國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2024年,馬來西亞最高元首易卜拉欣對華進行國事訪問,兩國共迎建交金禧。在高層戰略指引定向導航下,馬來西亞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昌明大馬”治國理念共鳴……中馬關系的每一次跨越式發展,都離不開高層的遠見卓識與堅定引領。
務實合作是中馬關系積厚成勢的堅實支柱。中國已經連續16年成為馬來西亞第一大貿易伙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2120.4億美元。馬來西亞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二大貿易伙伴與第一大進口來源國。馬來西亞的榴蓮、燕窩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甜蜜紐帶”。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亮點紛呈,進一步打開了中馬戰略合作的廣闊空間。“兩國雙園”國際合作新模式成為中馬友好的“金名片”、東海岸鐵路成為橫貫馬來半島的“黃金通道”,帶動馬來西亞鄉村振興與民生改善。面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構,兩國加強協同布局、打造互補高效的區域產業生態圈,助力雙方實現現代化發展目標,為雙邊關系提質升級不斷注入強勁新動能。
人文相親是中馬關系歷久彌新的根脈所在。兩國跨越千年的友好交往,“切水不斷”的世代情誼,隨著歷史演進,愈益深厚。伴隨中馬互免簽證政策實施,2024年兩國人員往來近600萬人次,呈現“井噴式”增長。語言相通、習俗相融,中馬人民越走越親,越走越近。“留學中國”成為馬來西亞青年的熱門選擇、馬來西亞是中國游客“說走就走”的旅行首選目的地之一。這份“雙向奔赴”的情誼,既體現在貓山王榴蓮在中國電商平臺熱銷的“舌尖外交”,也反映在《哪吒之魔童鬧海》在馬來西亞上映的票房火爆。根植歷史、面向未來的民心相通是兩國關系中最溫暖的觸點,為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繪制了厚重的人文底色。
未之見而親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來矣。作為今年元首外訪的開篇之作,習近平主席訪馬是中央周邊工作會議后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兩國領導人將雙邊關系定位提升至新的高度,宣布構建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在單邊主義、強權政治沖擊世界的大背景下,習近平主席此訪以命運共同體建設為主線,聚焦睦鄰友好、推動互利合作。東南亞是中國周邊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國秉持與周邊同舟共濟、攜手合作的真誠愿望,在變亂交織的國際形勢中以大國擔當維護自由貿易、反對單邊霸凌,為全球南方團結合作注入了信心與勇氣。中馬兩國作為安危與共、榮辱與共、患難與共的命運共同體,為東南亞乃至全球南方樹立了樣板與典范。
展望未來,中馬友好的巨輪將在高層有力引領下,圍繞高水平戰略性中馬命運共同體建設不斷駛向更廣闊合作海洋。兩國將堅持“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助力彼此現代化進程,攜手開創中馬關系新的“黃金50年”。
(作者是北京外國語大學亞洲學院副教授、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