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四方面軍猛將如云,許世友和王近山都是典型代表。建國后有一個時期,南京軍區里老四方面軍的將領極多,并且都在司令部里任職。1969年王近山也到了南京軍區、出任副參謀長,當時許世友是大軍區司令,聶鳳智擔任副司令員,肖永銀是參謀長。這個幾個開國將軍,無一例外都出自紅四方面軍。
不過只有王近山的情況特殊。他的革命資歷,自然比不過老首長許世友,但卻比聶鳳智和肖永銀突出。為什么在這四個人里面,王近山的職務最低呢?軍區副參謀長相當于正軍級干部,要知道王近山早在1952年,就被定了副兵團級;此前抗美援朝時,他還實際指揮過志愿軍第3兵團。
王近山的職級有落差,是因為他跟前妻韓岫巖的那場離婚官司,導致丟了職務、還被下放河南黃泛區農場勞動。若不是許世友向中央求情,這時候王近山還來不了南京軍區。所以1969年他能當時大軍區副參謀長,已經感到很慶幸了。雖然跟巔峰時期沒法比,但能回到鐘愛的人民軍隊,心里非常溫暖,很感激許世友的無私幫助。
許世友也是粗中有細。他沒有貿然去跟毛主席要人,而是趁著進京參加中共九大的間歇,順勢向偉人提了這件事,果然奏效。這一年許世友剛剛當選為副國級的中央政治局委員,說話是有些分量的,加上主席多年來一直器重許司令,便給了王近山一次機會。
不過王近山來到南京后,軍區工作人員公事公辦,沒有仔細“研究”四方面軍將領間的戰友感情,嚴格按照正軍級干部標準,給王近山提供了一套住房。王近山如果自己住,面積肯定是夠了,但他的孩子多,住宿條件就顯得有點緊張。
王近山是出生入死幾十年的老革命,并且前段時間又在農場吃了不少苦,哪里還會在乎這些外在條件?在他看來,在南京有房子住就很滿意了。但這件事情,許世友知道后卻非常不高興,批評下屬辦得太不妥當。
后勤部門解釋說:這是按照軍區規定分配的,并且高級干部的住房目前比較緊張,沒有其他地方能騰出來。不解釋還好,下屬這么一說,許世友更加生氣了:王近山是老革命、立過很多功勞,沒有房子就把我的給他!我明天就搬家。
許世友為人很講義氣,他不是在說氣話,后來果然搬離了南京市人和街11號的住所,去中山陵5號住了。紅軍時王近山是許世友的直接下屬,許世友能這么做,確實非常顧念戰友情。王近山卻感到過意不去,怎么能讓許司令給自己騰地方?奈何木已成舟,他也只好住進老首長倒出來的房子,這次又欠了許世友一個大大的人情。
王近山重新回到軍隊,離不開老戰友們的幫助和關懷;他也確實變了,不再像過去那樣張揚高調,而是俯下身子當好自己的副手角色。以前肖永銀是他的副職,現在卻是正牌參謀長,自己成了肖永銀的直接下屬。但王近山態度非常謙恭,每次進肖永銀的辦公室,都會先敲門再進,幾乎事事請示領導,不自己做主。這搞得肖永銀很不好意思,還一個勁地站起來,叫王近山“老首長”。
許世友看到王近山的狀態越來越好,十分欣慰,告訴他還有什么需要幫助、需要配合的,盡管告訴自己。1973年許世友接到中央調令,不得不離開堅守了18年的南京軍區司令員崗位。他放心不下王近山,臨走前單獨與王近山喝了一場酒,兩人都流下熱淚。
王近山本想為軍隊多發揮一些能力,補上前些年被下放的遺憾,奈何1974年被確診為癌癥,這對他是很沉重的打擊。但越是面對這種糟糕的情況,王近山反而鼓起勇氣和精神,百倍珍惜工作時間,為南京軍區發展提了不少好的建議和思路。
1978年5月王近山因病不治,他的身后事也是幾位四方面軍老友操持的,聶鳳智、肖永銀都出了不少力。而王近山早早離世,最難過的還是許司令。這時他已經在廣州軍區任職,得知噩耗后失聲痛哭,難過得兩天兩夜沒有合眼,并且親自去南京參加了摯友的追悼會。
本欄目由軍事歷史作家運營,專注于軍情、軍史、戰史、國際關系研究,以專業視角為您還原全貌,帶來精彩細節。作品覆蓋圖文、視頻、音頻領域,歡迎關注以獲得更多精彩文史內容,也歡迎您點贊、評論支持,作者期待您寶貴的意見建議。本文全網同步,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