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點睡,7點起,ICU里喝小米
3點睡,7點起,閻王夸你好身體
7點睡,7點起,睜著眼睛騙自己”
這混的什么圈?肯定是黑眼圈
在手機刷到停不下來的今天
熬夜已成為許多年輕人的新常態
其危害遠不止睡眠不足那么簡單
可以說是在不知不覺地“喂”大癌細胞
趕緊轉發到家族群@那些年輕人!
01熬夜與癌癥:
被忽視的“隱形殺手”
睡眠是人體的一種修復過程,可以恢復精神和解除疲勞。人的一生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良好的睡眠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之一,而睡眠時間過短、過長或睡眠不佳均會影響健康。經常熬夜可能會引起免疫功能失調、生物鐘紊亂等問題。更嚴重的是,長期熬夜還會引發癌癥。
2023年7月,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的研究團隊在知名期刊《癌癥》上發布了一項關于睡眠習慣、睡眠時間與癌癥風險的研究。該研究顯示,睡眠時間短會增加癌癥風險,與全天睡眠7-8小時的人相比,總睡眠時間小于7小時的人,患癌癥風險升高69%。此外,與夜間睡眠6-8小時的人相比,夜間睡眠小于6小時的人,患癌癥風險升高41%。
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早已將“晝夜節律紊亂”列為2A類(意味著“很可能致癌”)致癌因素。多項研究證實,與每天規律睡眠7-8小時的人相比:
- 乳腺癌風險:夜班工作者(≥3年)風險提升40%;
- 前列腺癌風險:長期23:30后入睡者發病率增加1.8倍;
- 結直腸癌風險:睡眠時間<6小時者腺瘤(癌前病變)發生率升高50%。
02為什么熬夜
會“喂大”癌細胞?
褪黑素“罷工”:
夜間光照會抑制褪黑素分泌,而褪黑素是天然的“抗癌衛士”,它可以可調節免疫反應,還有抗炎作用。熬夜導致的褪黑素降低與癌癥風險上升有著密切關系。
DNA修復“停工”
熬夜打亂生物鐘,導致七百余種基因表達水平發生顯著變化,使CLOCK、PER2等節律基因罷工或者亂來,導致細胞修復效率下降30%。
免疫系統“癱瘓”
你身體中的免疫細胞每天都在做著清理癌變細胞的工作。而在睡眠剝奪后,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活性降低40%,讓癌細胞有機可乘。
03熬夜后身體釋放的
“求救”信號
長期熬夜后,身體會發出這些警報,提示生物鐘已嚴重紊亂:
持續疲勞
睡滿8小時仍困倦(皮質醇節律異常);
代謝異常
晨起空腹血糖>6.1mmol/L(胰島素敏感性下降);
情緒障礙
焦慮、抑郁增加(5-HT分泌紊亂);
月經失調
女性FSH/LH比值異常(下丘腦-垂體軸失調);
癌變預警
夜間胃酸反流、晨起口苦、不明原因體重下降。
若出現以上癥狀,建議盡早就診篩查甲狀腺功能、腫瘤標志物(如CEA、CA199等)。此外,如果持續1個月以上入睡困難+日間功能障礙,且出現不明原因消瘦/疼痛/出血等報警癥狀,需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
03“黃金”睡眠方案
褪黑素分泌峰值前1小時入睡
約22:00-23:00之間入睡,能最大化利用其抗氧化、抑癌作用;
確保7-8小時睡眠
含3-4個完整睡眠周期,讓大腦完成記憶鞏固、臟器完成代謝修復;
避免“垃圾睡眠”
碎片化睡眠是指睡眠斷斷續續不連貫。(如睡前刷手機等行為)會干擾深度睡眠,導致晚上睡覺醒來多次,最終睡夠時長也很難完全修復帶來的損傷。
睡眠優化小貼士
- 環境:臥室亮度<10lux(相當于1支蠟燭),溫度16-20℃;
- 行為:睡前90分鐘遠離藍光(讓褪黑素提前1.5小時分泌),放下手機,去閱讀、洗漱;
- 食物:晚餐可適當進食含天然“褪黑素的食物,比如櫻桃、香蕉、南瓜籽等;
- 補救:必須熬夜時,可在15:00前小睡20分鐘,并適量補充維生素B12,改善生物鐘。
04早睡是“最便宜的防癌藥”
與其等身體亮紅燈才求助醫生,不如從今天開始“投資”睡眠。記住:
1 22:00-23:00入睡,是降低癌癥風險的“性價比之王”;
2 午睡30分鐘,能抵消部分熬夜危害(但不可替代夜間睡眠);
3 睡前6忌:劇烈運動、飽食、情緒激動、過度用腦、玩電子設備、喝濃茶咖啡……
今晚的“熬夜自由”
可能是明天的“腫瘤掛號單”。
從此刻起,給手機定上“睡眠模式”
把自己調回“健康頻道”
審核專家
楊欽焱
肝臟移植中心·肝膽胰外科
博士、主治醫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