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蜜妹來源|閨蜜財經
互聯網行業很久沒有掀起這樣的腥風血雨。
近期,京東與美團之間競爭不斷升級,想必很多蜜友都有所耳聞。值此關鍵時刻,京東創始人劉強東甚至親自下場送外賣,送完外賣后還親自請外賣騎手們吃火鍋,一度霸榜熱搜。
劉強東親自送外賣|圖片來源:網絡(特此感謝!)
這場由“二選一羅生門”引發的“戰火”,似有愈打愈烈的勢頭。
01
先來回顧整個事件。
4月19日,蜜妹注意到美團通過“小團有話說”辟謠此前網上流傳的騎手去其他平臺接單會被封號一事,稱網傳“永久封號”截圖系謠言,并對傳播者采取法律手段。表明自身面向全行業招募騎手,不會限制準入準出與進行永久封號處置。
然而4月21日,京東卻發布《致全體外賣騎手兄弟們的公開信》,稱要應對某平臺騎手“二選一”,將未來三個月全職騎手招聘名額由五萬提高到十萬,且對超時20分鐘以上的外賣訂單全部免單。
4月21日,針對要求騎手“二選一”傳言,美團再次發布說明回應稱,全球沒有任何平臺有動力、有能力去約束外賣騎手的接單選擇。
美團官方還在文中貼出了一張“達達京東秒送行動”群公告截圖,美團稱,目前,行業里限制騎手選擇的企業只有某平臺自己。某平臺明確要求全職騎手不準跑其他平臺訂單。
4月21日晚,公眾號“美團Meituan”發布一條推送,引用了最近較火的一句話,同時下面附上小字“若被人誹謗,切切不可分辨。我常見有人被誹謗,就分辨解釋,多受了虧。”給人感覺也是意味深長。
在蜜妹印象里,京東美團今年的“戰火”,似乎不是這兩天開始的。其實已經點燃很久了,只是最近才爆發。
2025年2月:社保爭奪戰打響。2月19日:京東宣布自3月1日起為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并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險,直擊美團社保覆蓋率低的痛點。
同日7小時后:美團緊急回應,宣布將于第二季度開始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試圖抵消京東的輿論攻勢。
3月初,京東外賣正式上線。主打“0傭金”吸引商家,承諾為騎手提供社保,直接威脅美團核心業務。
3月12日:京東加速即時零售布局,宣布在天津新增20個倉店,提供30分鐘送達服務。
4月則戰火全面升級。4月10日:京東推出“百億補貼”,上線大額優惠券搶奪消費者,日活用戶激增。
4月15日美團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強調“30分鐘萬物到家”,并暗諷京東物流體系“大而無當”。
接著到最近的京東宣布外賣日單量突破500萬單,計劃再招5萬名全職騎手,以及“二選一羅生門”。
02
外賣行業本質上是“騎手-商家-用戶”三方網絡效應的博弈。
對于平臺而言,騎手和商家規模是決定其市場競爭力和吸引力的關鍵因素。騎手數量充足且穩定,能夠保證訂單的高效配送,提升用戶體驗;而豐富的商家資源則能吸引更多用戶與騎手,形成良性循環。
之于京東,作為外賣市場的新進入者,需要通過搶奪美團的騎手和商家資源,來快速構建自身的業務生態,提升市場份額。
在蜜妹看來,京東的“外賣攻勢”實為防御性戰略。一方面傳統電商增速放緩(2024年京東營收同比增6.84%),而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達2萬億。
另一邊美團通過“閃購”業務侵蝕京東的3C數碼、家電等核心品類,甚至與沃爾瑪合作建立倉配網絡。
京東必須通過高頻外賣業務搶占用戶心智,構建“即時消費-電商導流”的閉環生態。其“零傭金+五險一金”策略,本質是用短期虧損換取商家與騎手的“流量入口”。
對于美團,則要盡力穩固自己的行業地位,防止資源流失。一方面,美團外賣業務2024年預計利潤率僅2.8%,但其作為即時零售基礎設施的價值遠超財務數據。
騎手日均配送量逐年升高,單均人力成本壓縮明顯,這種“人效經濟學”支撐著美團的運力網絡。而京東的補貼戰可能打破成本平衡,動搖美團“30分鐘送達”的履約根基。
美團推出“閃購”品牌并暗諷京東“東東再等等”,實為以攻代守,將戰火燒向京東腹地。
美團閃購視頻號畫面
而無論是京東的“超時免單”與美團的“30分鐘送達”,雖提升了用戶體驗,但都共同強化了消費者對速度的追求。
但這種速度某種程度上是“帶血”的。此前有某高校研究顯示,訂單準時率每提升1%,騎手交通違法概率增加0.7%。
平臺通過算法將配送時間壓縮至極限,卻將安全風險轉嫁給騎手與公眾。這種“帶血的效率”背后,是資本將“用戶體驗”異化為數據指標的必然結果。
03
這場戰火背后,雙方的沖突早已超越外賣范疇,演變為即時零售全生態的對抗。在蜜妹看來,往好處想,這場“戰爭”或將倒逼行業發生四大變革:
其一:傭金率重構。京東“5% 利潤率紅線”與美團“千億餐飲扶持計劃” ,或將使行業平均傭金率下降。
其二:技術軍備競賽。美團無人機配送將單均成本壓至3元,京東加碼AI調度算法,方均在嘗試突破履約效率的物理極限。
其三:用戶心智爭奪:美團通過“30分鐘送萬物”強化即時消費認知,京東則以“超時免單”塑造“確定性服務”標簽,倒逼行業服務標準升級。
其四:平臺需在“算法效率”與“人權底線”間重構商業邏輯,否則可能引發更嚴厲的監管風暴。歐盟《數字勞動法案》要求平臺為騎手提供最低工資保障,我國或將跟進?
但監管也面臨兩難:若過度限制平臺競爭,可能抑制創新;若放任壟斷行為,又會損害市場公平。如何在“效率”與“公平”間找到平衡點,考驗著政策智慧。
往壞處想,若繼續沉迷于“補貼-壟斷-收割”的舊劇本,最終只會陷入“騎手困局、商家凋敝、監管鐵拳”的三重絞殺。
這場戰爭注定沒有勝利者。只有找到商業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最大公約數,才能讓即時零售真正成為提升城市生活質量的“新基建”。
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