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店主解釋為何女裝越做越小”話題沖上熱搜,引發廣泛討論。不少消費者反映,近年女裝尺碼明顯縮小,同一體重下,過去穿M碼,如今需選擇XL甚至更大碼數,部分均碼上衣甚至讓體重100斤的消費者感到“窒息”。網友直呼這是“尺碼陷阱”,質疑商家通過縮小尺碼制造身材焦慮。
有女裝店主坦言行業潛規則:將衣服故意做小,利用消費者心理——“大碼女生以為穿不上但實際能穿時會感到驚喜”,從而促進購買。店主同時呼吁女性不必追求特定身材,適合自己即可。
記者采訪到王女士,她剛剛在實體店買了一件XL大小的T恤。據王女士介紹,她女兒現在6歲半,穿130的童裝,和自己剛買的T恤對比,自己的只大一圈。這讓她不禁發問,這是XL?
紅色是童裝130,下面的灰色是成人女裝L碼
記者隨機找了一家女裝店鋪,找到一件修身款的T恤,看了下S碼和XS碼胸圍分別是56和60,腰圍分別是53.7和49.5,可能這么說不太直觀,一個成年人的頭圍大概是54~58之間,也就是說,腰比一般人的頭圍都要小才能穿上S碼和XS碼。
女裝越做越小是對女性身材的“身材霸凌”
中國婦女報多次發文指出,女裝尺碼越做越小是對女性的“身材霸凌”。該現象推崇“瘦到極致”的畸形審美,壓縮了穿衣自由,迫使女性通過極端手段改變身材以迎合尺碼標準,甚至導致健康問題如生理期紊亂、營養不良等。
專家分析認為,背后是商業利益與市場選擇的合謀:
1. 畸形審美導向:商家和博主通過“BM風”“白幼瘦”等營銷,營造“穿不進小碼即不美”的輿論環境,刺激消費者焦慮和購買欲。
2. 資本逐利: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劉秋岑指出,市場自發性導致商家追逐爆點,通過縮小尺碼制造話題,吸引流量和消費。
3. 法律爭議:上海瀛東律師事務所方潔表示,鼓吹小碼女裝涉嫌違反廣告法,且違背企業非歧視原則,是對“穿衣自由”的變相剝奪。
盲目追求美會帶來一系列問題
盲目追求美,穿小碼衣服不僅容易造成健康隱患,還會造成審美單一化,甚至還會助長商家女裝越做越小,形成惡性循環。
健康隱患:部分女性為擠進小碼服裝,采取過度節食、服用減肥藥等方式,引發健康問題。青少年群體因身體發育未成熟,更易受此風氣影響。
審美單一化:主流審美對“白幼瘦”的推崇,擠壓了豐腴、健康等多元美的存在空間,加劇外貌焦慮。數據顯示,中國女性平均腰圍為70cm,但網紅女裝L碼腰圍常低于此數值。
行業亂象:部分商家為降低成本,抄襲爆款設計,導致服裝版型與質量下降,進一步加劇消費者不滿。
中國婦女報也強調,美不應被單一標準定義,需尊重不同體型、膚色和風格,讓服裝適應人而非相反。 專家建議嚴格執行服裝國家標準,禁止商家以“檢驗身材”為噱頭營銷,消費者應積極監督并抵制不合理尺碼。 媒體和品牌需摒棄“流量至上”思維,避免傳播狹隘審美觀念,引導健康消費文化。
女裝尺碼爭議折射出商業利益與女性權益的深層矛盾。正如中國婦女報所言,“衣服應服務人,而非束縛人”。唯有推動審美多元化、規范市場行為,才能終結這場無聲的“身材霸凌”,讓每位女性真正實現穿衣自由與自信。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客戶端編輯張雨鑫綜合整理自中國婦女報、每日經濟新聞、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