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京報貝殼財經舉辦“網紅兒童”現象下的未成年人保護難題研討會。政邦智庫理事長、鳳凰網“政能亮”總編輯高明勇應邀出席,他在研討時表示,如今“網紅兒童”相關亂象治理,難處是如何在“透明”和“模糊”之間尋找平衡點。
高明勇,政邦智庫理事長、鳳凰網“政能亮”總編輯。
“所謂的‘透明’,是指《未成年人保護法》是透明的,一些平臺的規則和算法也相對透明。所謂的‘模糊’,是說在短視頻等媒介平臺上,一些父母堂而皇之地把孩子作為‘演員’甚至‘道具’,將孩子暴露在法律保護的模糊地帶中。”高明勇說。
為什么這些“透明”的規則仍無法界定“模糊”地帶的問題?高明勇解釋稱,“網紅兒童”現象牽一發動全身,牽涉到整個社會,從家庭到學校,從企業到政府。比如在家庭層面,不少家長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但行為卻游離于挖掘孩子特長與拔苗助長之間,可能退一步就是挖掘特長,進一步就是拔苗助長,這個“度”該如何把握,很難明確,對各方都是一個考驗。
他認為,“網紅兒童”現象之所以出現且富有爭議,是因為伴隨著未成年人成長,整個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和社會化進程明顯加劇,并且交織在了一起。“在全民自媒體時代,無論是成年人,還是未成年人,表達的門檻大大降低,成名的速度也變得更快,成名的機會也變得更多?!备呙饔路治稣f,“網紅兒童”背后,也有許多商業機構在推波助瀾,借助名氣換取利益。另外,社會觀念層面,一些片面化、極端化、畸形化理解并追求名利的傾向也會助推“網紅兒童”現象變得更為復雜。成“名”快,變“利”快,名利觀再出現偏差,出現“網紅兒童”現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如何治理“網紅兒童”亂象,高明勇的建議是:不要把兒童太當兒童,也不要把父母太當父母——“把父母太當父母”,容易忽略他們身上的“監護人”角色,“把兒童太當兒童”的結果是,一些父母容易“物化”孩子,甚至將孩子“私有財產化”,不但容易忽視孩子的獨立人格,也容易淡化和弱化對未成年人的保護?!捌鋵崳簧偌议L并沒有意識到帶孩子在短視頻上掙錢、讓孩子出名是不妥的,也不認為這樣做有法律風險。”
他還表示,從現實來看,在監護權問題上,無論是法律規定,還是法律意識,在不少時候是容易被忽略的。“父母要好好培養孩子,其實并不容易,需要有相當的專業性知識,但很多人成為父母前并沒有經過專門學習,要么是摸著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要么是大多經驗來自于自己的父母,或將自己前幾十年的經驗拷貝到孩子身上。”
具體如何解決?高明勇認為,首先需要明確父母監護權的責任?!斑@方面平臺當然有責任,但如果讓平臺承擔過多的無限責任,‘網紅兒童’問題的解決可能會走虛走偏。無論是平臺的算法問題還是技術應用問題,現行法律法規大多都可以解決。真正需要明確的首先是父母的監護權,把好未成年人保護的第一道關口。”
其次,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即訓練在信息社會的信息分析能力?!皯搹男W開始就進行媒介素養教育,教會孩子了解媒介、網暴、人肉搜索等概念,告訴他們‘你看到的東西未必真實、未必全面’。現在的孩子已經算是數字原住民了,他們幾乎天天接觸,可是卻不了解,本身也是相關教育滯后的一種表現?!备呙饔卤硎荆绻改负秃⒆樱寄苷_理解媒介,正確認識網紅現象,應該會更慎重一些,也有助于建立正確的名利觀。
最后,平臺規則進一步透明。高明勇認為,算法透明后,平臺可以把無限責任變為有限責任。“讓更多人看到、了解、理解平臺的算法規則,也是給社會上了一堂比較真實的媒介素養課?!?/p>
“網紅兒童”現象下的未成年人保護這個問題比較復雜,“要想有效解決,關鍵是抓好兩端,一個是內容生產端,主要是父母與孩子,一個是內容輸出端,主要是平臺?!备呙饔卤硎荆鳛楸O護人的父母,不能在無意識中侵害孩子一系列的權利,作為具有傳播影響力和商業變現支撐的平臺也要意識到,規則模糊或規則曖昧帶來的商業利益增量,遠比不上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帶來的影響。據他觀察,從去年開始,相關平臺已經有意識在推動規則和算法的透明化,這些都有利于發揮積極的作用。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韋英姿
編輯 李錚
校對 王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