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晏陽初》以平民教育家晏陽初為原型,旨在讓觀眾銘記這位為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4月23日晚,由陳智林擔任藝術總監、秦淵編劇、劉毅導演、李天鑫作曲,雷云、蔣淑梅、李雨潔、楊娜等主演的川劇《晏陽初》,將作為第十二屆巴人文化藝術節演出劇目,在巴中上演。演出前夕,四川省文聯主席、省川劇院院長陳智林接受封面新聞記者采訪,分享了該劇的創作故事。
《晏陽初》劇照
《晏陽初》根據四川作家苗勇創作的同名長篇傳記文學改編,該劇以晏陽初先生扎根鄉村70年推行平民教育、鄉村改造建設的壯闊歷程為主線,通過“天問”“勸學”“種子”“迎新”“回家”“守心”“哭瓷”“定魂”等篇章,運用回憶、倒敘等手法,展現時代風云與人性光輝。
《晏陽初》劇照
“晏陽初先生在平民教育領域作出了巨大貢獻,我們不能遺忘這樣一位偉人。致敬先賢也是在提升自己的精神素養,呼喚正能量的回歸。”陳智林希望以寓教于樂的川劇表達、契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敘事手法,塑造出具有時代特色又富含人文情懷的時代楷模形象,以此引發現代觀眾的共情、共鳴。
《晏陽初》劇照
此前的排演座談會,該劇編劇秦淵曾分享過創作《晏陽初》的原因:“為什么寫晏陽初?他所領導的平民教育和鄉村改革實驗,無論其規模之宏大、歷史之長久、計劃之周詳、組織之嚴密、參與教育和農業專業人員之眾多,以及運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實踐的深度和廣度,所取得的成效,都是最引人注目的。他的民本思想、家國情懷、人類關切,猶如一個星座,在茫茫海宇閃耀著理想的光輝。他不僅屬于巴中、四川、中國,更是世界的晏陽初,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依然需要晏陽初和晏陽初精神。”
《晏陽初》劇照
“寫晏陽初要寫他什么,是我們要解決、要深挖的問題,包括他的人生經歷、他的輝煌成就以及他主題思想的厚重感。”該劇導演劉毅透露,在風格定位上,《晏陽初》確定為正劇風格,同時融入四川人特有的詼諧幽默與喜劇特色,避免單調說教,力求讓觀眾在欣賞劇情的同時,感受到川劇獨特的藝術魅力。在角色塑造方面,劉毅要求深挖晏陽初的平凡之處,用平民化語言塑造偉大人物形象,同時避免將劇目演變成先進人物事跡陳述。
《晏陽初》劇照
“演什么人物就要學什么人物,演員的意志要隨著你飾演的人物的精神、思想走。”陳智林告訴封面新聞記者,《晏陽初》的演員們都很年輕,其中不乏00后。“排演過程中,演員們也得到了真正的磨礪與錘煉。對角色的精雕細琢,也是對自我人生的深度打磨,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傳達那份獨特的情懷。”
劇中“晏陽初”的扮演者、四川省川劇院青年演員雷云坦言:“對角色的了解越深入,越發感受到他的偉大。他在鄉村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貢獻卓著,值得我們年輕人深入認識并學習他的精神。” 據悉,此次巴中首演之后,《晏陽初》還將在成都等地上演,喜歡川劇的觀眾不妨走進劇場,感受川劇與歷史人物碰撞出的精神力量。
圖據四川省川劇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