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守護千里電網的“光明工匠”(主題)
——記國網淮北供電公司超高壓輸電運檢班班長張濤(副題)
安徽日報記者 吳永生
【人物名片】
張濤,國網淮北供電公司超高壓輸電運檢班班長,曾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中國質量工匠、安徽省勞動模范等榮譽。
【人物寄語】
工匠精神不僅是對技藝的精湛追求,更是一種職業態度,是幾十年如一日對輸電運檢事業的專注,是對電力技術精益求精的嚴謹。
“一切準備就緒,可以開始工作!”近日,在淮北市相山區境內一處220千伏線路下,張濤下達作業指令后,徒弟張亞乘坐“直達電梯”快速抵達30米高空作業點,僅用20分鐘就完成高壓線斷股修復。
“斷股修復用的預絞式全張力接續條因表面添加金剛砂,增強了摩擦力且不易腐蝕,修復后的高壓線更加牢固?!睆垵龑τ浾哒f,他發明的這項補修作業法獲得淮北供電公司群眾性創新獎,如今已得到廣泛應用。
今年52歲的張濤,自1992年參加工作以來,足跡踏遍淮北電網2000多公里的高壓輸電線路和6876基桿塔,先后檢修線路106條次,參與消缺1.26萬余處,帶電作業1290多次,解決現場難題180多項,帶電作業33年無事故。
剛上班時,為盡快適應高壓線路運檢工作,張濤為自己制定嚴格的學習時間表:白天在電桿上實踐操練;晚上回到家里,便與書、與燈為伴,悉心鉆研理論書籍,經常一看就到后半夜。經過勤學苦練,張濤很快掌握了過硬的輸電線路檢修專業技能,成了班里的技術骨干。
工作中,張濤通過對輸電線路檢修工器具的研制、改進,對施工作業方法優化等創新創造活動,總結了“一查、二找、三比、四驗、五定”的五步創新工作法,該工作法的高效應用,每年為淮北供電公司節約成本200余萬元。
對輸電線路進行絕緣子更換,是一項常規工作??罩袔щ姼鼡Q絕緣子,關鍵在于能快速、準確地將導線側碗頭銷子拔出。有一次,張濤帶的兩個徒弟在更換一個老舊的絕緣子時,花了兩個多小時才把銷子拔出來。
張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對著銷子反復觀察、琢磨,怎樣才能又快又準地夾住它,一下子拔出來?
“經過多日思考,我忽然想到拔釘子的鉗子,便立刻動手制作帶夾鉗的拔銷器?!睆垵貞浾f,為了讓鉗口張開時和銷子同等大小,通過一次次試驗,一圈圈確定鉗口中間的彈簧長度,終于使兩者相吻合,并將鉗子焊接好,裝在絕緣桿上,鉗子尾部連上絕緣繩。
手持絕緣桿,將鉗口對準銷子,拉緊絕緣繩,稍稍用力一拔,一個銷子就被拔出來了。這種鉗式拔銷器很快就在全省電力系統推廣應用開來,被命名為“張濤拔銷器”,2008年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目前,僅在淮北電網應用該創新成果已更換直線桿塔600余基,累計產生經濟效益100余萬元。
走進“張濤勞模創新工作室”,記者看到校正自立式鐵塔不均勻沉降工具、便攜式架空地線提升器、預絞式全張力接續條補修作業法……各種發明工具和創新技術讓人嘆為觀止。
截至目前,張濤研制出46項創新成果均在生產中得到普遍運用,部分成果在系統內得到大力推廣,并獲得29項國家專利,其中9項為國家發明專利。
作為輸電線路特級技師、高級工程師,張濤更加注重從理論學習、技能培訓、安全生產等方面,向徒弟傳授技能。
2021年7月,張亞從合肥工業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碩士畢業后,入職國網淮北供電公司,不久成為張濤的徒弟。短短幾年,他已能獨立在高壓線上開展帶電作業,并斬獲全省電力系統帶電作業競賽多個獎項。
“是師父的言傳身教讓我快速成長。”張亞對記者說,每到工作日,師父都會帶著他出去巡線,讓他熟悉每條線路的地理位置、通道環境和潛在安全隱患,教他做好每一條線、每一基桿塔的臺賬記錄;周末時,師父則帶領包括他在內的工作室成員開展創新研究和輸電線路技能培訓。
“張濤勞模創新工作室”培養了大批青年技術能手和創新人才,其中有12人獲得高級技師資格,3人獲得安徽省職工技術能手稱號。這些年,張濤一共帶出36名徒弟,其中多人走上管理崗位。
“張濤不僅在技能方面精益求精,更在日常工作中勇于創新,他研發出多種新型作業工具、探索出多個新型作業法,創新創造頻結碩果,為青年職工樹立了學習榜樣?!眹W淮北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黨支部書記李恒遙說。
來源:安徽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