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聲明:本文為虛構創作,請勿與現實關聯
"你看到他面色蒼白了嗎?"王磊抬起頭,望向對面局促不安的中年男人,聲音低沉而平靜,
當年那個說我只配要飯的人,如今正站在我面前,眼里滿是不敢相信的神情。
命運真是奇妙,十年時光,足以讓一切都翻天覆地。
01
1989年的春天,陽光透過教室的窗戶照在桌面上,映出一片斑駁。
高三(3)班的教室里,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疲憊。距離高考只有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
王磊坐在倒數第二排靠窗的位置,低著頭專注地做著數學題。
他的衣服雖然干凈但明顯洗得發白,袖口處已經磨出了毛邊。
這是他上高中以來穿的第二件校服,前一件因為穿得太久而在肘部磨出了洞,實在不能再穿了,他才舍得換。
"王磊,你又在走神!"班主任黃志明的聲音突然在耳邊炸響,王磊猛地抬起頭,看到黃老師正俯視著他,臉上帶著不屑的表情。
"我沒有走神,黃老師,我在做數學題。"王磊小聲解釋道,指了指桌上的草稿紙。
黃志明冷笑一聲,拿起那張草稿紙看了看,隨手扔回桌上:"就你這水平,還想考重點大學?做夢吧!"
教室里瞬間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王磊身上。
他感到臉上一陣發燙,心臟劇烈地跳動著,但他沒有低頭,而是直視著黃志明的眼睛。
"我會考上的。"王磊聲音不大,卻堅定無比。
黃志明看著這個固執的學生,眼中閃過一絲惱怒:"你父親不過是個小工廠的工人,母親在別人家里打掃衛生,你家連學費都交不起。就憑你這成績,還想考重點?高考后你大概只能去要飯了!"
刺耳的笑聲在教室里回蕩,王磊感到一陣窒息,但他硬生生地忍住了涌到眼眶的淚水。
他緊握雙拳,指甲深深地陷入掌心,那種痛感卻讓他更加清醒。
下課鈴響了,黃志明離開了教室,留下王磊一個人坐在位置上,仿佛被剝離出這個世界。
"別理他,黃老狗就是嘴賤。"同桌劉濤拍了拍他的肩膀,遞給他一塊巧克力,"吃點甜的,心情會好些。"
王磊接過巧克力,擠出一絲微笑:"謝謝。"
放學后,王磊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回家,而是走到了學校后面的小河邊。
夕陽西下,河水閃爍著金色的光芒。
他坐在河岸邊的大石頭上,任憑眼淚無聲地滑落。
那天晚上,王磊回到家已經很晚了。
家里的老房子狹小而擁擠,廚房里飄來簡單的飯菜香。
"回來了?飯菜在鍋里,自己熱一下吃。"母親劉蘭正在昏暗的燈光下縫補衣服,手指上纏著厚厚的老繭。
她抬頭看了兒子一眼,敏銳地察覺到他的不對勁,"怎么了?遇到什么事了?"
王磊搖搖頭,勉強笑了笑:"沒什么,就是學校里的事,不重要。"
"是不是又被黃老師說了?"父親王建國從里屋走出來,手里拿著一張報紙,面容因長期在工廠里工作而顯得疲憊不堪。
王磊沉默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他說我高考后只能去要飯。"
屋子里陷入了沉默,只有針線穿過布料的聲音。
"你不用管他說什么,只要你自己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就行。"父親的聲音低沉而堅定,"我們王家雖然窮,但從來不缺志氣。你是我兒子,我相信你能行。"
母親放下手中的活計,站起來走到王磊身邊,輕輕撫摸著他的頭發:"小磊,媽媽知道你很努力。不管結果怎樣,我和你爸都會支持你。"
這一刻,王磊感到心中那股被壓抑的情緒終于找到了宣泄口。他緊緊抱住母親,淚水浸濕了她粗糙的衣服。
"媽,我不會讓你們失望的。我一定會考上大學,一定會讓我們家過上好日子。"
02
那天晚上,王磊躺在床上,望著斑駁的天花板,腦海中回蕩著黃志明的嘲諷和父母的鼓勵。他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都要證明自己。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磊比以往更加刻苦。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一點睡覺,除了吃飯和上廁所的時間,他幾乎都在學習。
他的模擬考試成績也穩步提升,從班級第二十名上升到了第十五名,再到第十名。
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模擬考試,王磊取得了班級第八的好成績。同學們都為他感到高興,只有黃志明依舊冷眼相看。
"考得不錯,"黃志明在發卷子時說道,聲音里滿是輕蔑,"但高考可不是模擬考試,真到了那天,你能穩住嗎?"
王磊沒有回答,只是默默地收起試卷。心里卻暗暗發誓:我一定會讓你刮目相看。
高考那天,天氣異常悶熱。王磊早早地來到考場,反復檢查了自己的準考證和文具。第一科語文考得還算順利,數學也基本發揮正常。但到了理綜,王磊突然發現自己的思路變得混亂,那些平時熟悉的知識點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消失得無影無蹤。
他感到一陣眩暈,黃志明那張譏諷的臉在他腦海中不斷閃現:"高考后你大概只能去要飯了!"
汗水從他的額頭滑落,打濕了試卷。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王磊卻感覺自己像是陷入了泥沼,越掙扎越陷得更深。
當最后一門考試結束,王磊走出考場時,整個人都是木然的。他知道自己發揮失常了,那個夢寐以求的重點大學恐怕與他無緣了。
成績公布那天,王磊獨自一人去學校查看分數。506分,比重點線低了整整32分。他站在成績單前,感覺世界天旋地轉。
"我就說他考不上吧,窮孩子就是窮孩子,命里注定的事情。"黃志明的聲音從背后傳來,他正和另一位老師站在一起,絲毫不掩飾對王磊的輕蔑。
王磊沒有回頭,也沒有說話。他緊握著拳頭,一步一步地走出了校門。
那個夏天,王磊的許多同學都收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劉濤考上了省重點大學,興奮地跑來和王磊分享喜悅,卻在看到好友黯淡的眼神時噤了聲。
"小磊,你有什么打算?"劉濤小心翼翼地問道。
王磊苦笑了一下:"我想先工作一段時間,明年再復讀。"
"復讀需要錢啊,你家..."劉濤欲言又止。
王磊明白他的意思,家里的經濟狀況根本無法支持他復讀。
父親的工資勉強夠家里的日常開銷,母親雖然每天早出晚歸地打零工,但收入微薄。
他們已經為王磊的高中學費和生活費操碎了心,如果他再復讀,恐怕家里真的會揭不開鍋。
就在王磊一籌莫展之際,一個意想不到的選擇出現了——征兵。
那天,王磊在街頭看到了征兵廣告,上面寫著:"參軍入伍,保家衛國,建功立業。"他站在廣告牌前,久久不能移步。
回家后,王磊將這個想法告訴了父母。
"參軍?"母親驚訝地看著兒子,眼中滿是擔憂,"當兵可不是鬧著玩的,你身體受得了嗎?"
父親卻陷入了沉思,許久才開口:"當兵也是條出路。你舅舅當年不也是從部隊里出來的嗎?現在不也過得挺好。"
王磊點點頭:"我想去試試。如果我能在部隊里鍛煉自己,說不定還能有機會繼續學習。"
就這樣,1989年秋天,王磊離開了家鄉,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03
新兵連的生活比王磊想象中還要艱苦。每天五點起床,六點開始訓練,從基本的站姿、走姿到槍械操作,每一項都要求精確到位。
第一次五公里武裝越野,王磊跑到一半就感覺兩腿發軟,眼前直冒金星。他咬緊牙關,強撐著跑完全程,卻是全連最后一名,比倒數第二名足足慢了三分鐘。
"新兵王磊,給我出列!"教官嚴厲的聲音在操場上回蕩。
王磊艱難地站出來,雙腿還在不停地顫抖。
"你這樣的成績,打仗的時候能行嗎?能保護戰友嗎?能完成任務嗎?"教官的聲音如同炸雷一般在他耳邊響起。
王磊低著頭,汗水順著鼻尖滴落在地上:"報告教官,我能行!請給我時間,我一定能行!"
"好,既然你說能行,那就再跑一次!"
就這樣,當其他新兵都休息的時候,王磊一個人在操場上又跑了一圈五公里。這一次,他用了更長的時間,但他堅持跑完了全程,沒有停下一步。
回到宿舍,王磊渾身疼痛,連抬手的力氣都沒有。他躺在床上,思緒回到了高中時代,黃志明那張嘲諷的臉又浮現在眼前。
"王磊,你沒事吧?"同宿舍的張偉遞給他一杯熱水,關切地問道。
王磊接過水,勉強坐起來:"沒事,就是有點累。明天會好的。"
"你今天真夠拼的,教官都被你的精神感動了。"張偉笑著說,"不過你得注意身體,別逞強啊。"
王磊喝了口水,感覺身體漸漸暖了起來:"謝謝你,我會注意的。但我必須變得更強,我不能認輸。"
那晚,王磊在疲憊中入睡前,給自己定下了目標:三個月內,五公里越野必須進入連隊前五。
接下來的日子里,王磊比任何人都刻苦。
每天早上比規定時間提前半小時起床,多做一組俯臥撐和仰臥起坐;
晚上熄燈后,他借著微弱的月光繼續練習單杠引體向上;
休息時間,他研究槍械結構,練習瞄準和射擊姿勢。
三個月后的軍事考核中,王磊的五公里越野成績是連隊第四,射擊成績第二,綜合評分排在全連第三。
"新兵王磊,表現不錯,"連長拍著他的肩膀說道,"繼續保持,你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士兵。"
王磊站得筆直,敬了個標準的軍禮:"是!保證不辜負連長的期望!"
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磊逐漸適應了軍營生活,并在各項訓練中嶄露頭角。
一年后,他被評為"優秀士兵",兩年后,他成功考取了軍校函授班,開始利用業余時間繼續深造。
1992年,王磊被提拔為班長,負責帶領新入伍的戰士進行訓練。那些曾經困擾他的項目,如今已成為他的強項。他不僅自己做得好,還能耐心地教導新戰士。
"班長,我跑不動了,真的跑不動了。"一名新兵在五公里越野中停下來,彎腰喘息。
王磊跑回來,站在他面前:"你叫什么名字?"
"李明。"新兵低著頭回答。
"李明,抬起頭來看著我,"王磊的聲音既嚴厲又飽含著某種理解,"你知道嗎?我剛來部隊的時候,比你還差。第一次越野,我是全連最后一名,比倒數第二名慢了整整三分鐘。"
李明驚訝地抬起頭:"真的嗎?班長,你現在跑那么快..."
"沒有什么天生就會的本事,都是一步一步練出來的。"王磊拍了拍他的肩膀,"休息一分鐘,然后我陪你一起跑完剩下的路程。"
在王磊的帶領下,李明最終完成了越野訓練。這一幕被路過的連長看在眼里,他對王磊的帶兵方式非常贊賞。
04
1994年,王磊通過考核,晉升為排長。
這一年,他已經在部隊服役五年,從當初那個瘦弱的高中畢業生,成長為一名優秀的軍官。他的軍裝上別著幾枚獎章,那是他用汗水和努力換來的榮譽。
1995年,王磊所在的部隊接到了一項緊急任務——參與南方某地區的抗洪救災。連日的暴雨導致河水泛濫,多個村莊被洪水圍困。
王磊帶領的排是第一批抵達災區的隊伍。面對洶涌的洪水和危在旦夕的村民,他沉著冷靜地安排戰士們分組行動:
一組負責搭建臨時避難所,一組負責運送物資,一組負責劃船進入被困區域轉移群眾。
"排長,前面的橋已經被沖垮了,我們過不去了!"一名戰士跑回來報告。
王磊迅速思考了一下:"把皮劃艇準備好,我們分批渡河。"
就在他們準備渡河時,上游突然傳來警報:水庫即將泄洪,水位將在短時間內急劇上升。
"撤退!所有人立即撤退到安全地帶!"指揮部下達了撤退命令。
但此時,王磊通過望遠鏡看到,河對岸的一座民房里還有人在呼救。那是一對老夫婦,可能是行動不便,沒能及時撤離。
"報告指揮部,對岸還有被困群眾,請求前往營救!"王磊通過對講機匯報情況。
"不行,太危險了!水位隨時會上漲,你們來不及了!"指揮部的回復斬釘截鐵。
王磊站在河邊,望著對岸那座搖搖欲墜的房子,心中天人交戰。
最終,他做出了決定。
"張偉,帶隊撤退,按指揮部命令執行。"他對副排長說道,然后轉身走向一艘皮劃艇。
"排長,你干什么?"張偉拉住他。
"我去救人,"王磊堅定地說,"你們先撤,我隨后就到。"
不顧戰友的勸阻,王磊獨自劃船前往對岸。湍急的河水讓小艇左右搖晃,幾次險些傾覆,但他憑借著過人的毅力和水性,最終到達了對岸。
當他背著老大爺,扶著老大媽返回時,上游的洪水已經咆哮著沖了下來。小艇在激流中失去了平衡,翻了過來。千鈞一發之際,岸邊的戰友們組成了一條人鏈,將他們三人拉上了岸。
這次救援行動后,王磊被評為"抗洪英雄",他的事跡被部隊廣播和報紙報道。更重要的是,他獲得了戰友們由衷的敬重。
1997年,在一次軍事演習中,王磊帶領的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所有科目,引起了上級的注意。
不久后,他被調往軍區機關工作,負責部隊訓練指導工作。
在新的崗位上,王磊依舊保持著刻苦鉆研的精神。
他利用一切可能的時間學習軍事理論和現代戰爭知識,同時繼續函授課程的學習。1998年,他順利獲得了函授本科學歷,專業是軍事管理。
這一年,軍隊開始實行改革,鼓勵部分軍官轉業到地方工作。
經過慎重考慮,王磊決定接受這一政策,準備結束自己十年的軍旅生涯,回到地方工作。
臨行前,連隊為他舉行了一個簡單的歡送會。
多年的戰友們聚在一起,回憶著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
"小王,這十年你成長了很多,"老連長感慨地說,"記得你剛來時,還是個瘦弱的高中生,看看現在,成了一名優秀的軍官。無論你去哪里,都會有出息的。"
王磊深深鞠了一躬:"謝謝連長和戰友們這些年的關照和支持。是部隊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段經歷。"
臨別之際,老連長送給他一塊手表,那是他珍藏多年的紀念品。
張偉則送了一本相冊,里面記錄了王磊在部隊的點點滴滴。
離開軍營那天,王磊穿著嶄新的軍裝,胸前別著閃亮的勛章,昂首挺胸地走出了大門。
十年前,他帶著滿腔失落和不甘進入這里;如今,他帶著自信和驕傲離開。
黃志明老師的那句"高考后你大概只能去要飯",早已被歲月和成就沖刷得無影無蹤。
05
1999年初,王磊通過軍隊安置辦公室,被分配到了一家國有大型企業——華東機械集團工作。
憑借在軍隊中積累的管理經驗和過硬的作風,他很快在企業中站穩了腳跟,被任命為生產部副經理。
工作一年后,由于表現突出,王磊被提拔為公司的運營總監,負責公司的日常運營和部分新項目的開發。
公司董事會對這位軍轉干部非常滿意,認為他的軍人作風和高效工作方式為公司注入了新的活力。
2000年初,華東機械集團決定在王磊的家鄉投資建設一個新的生產基地。
作為運營總監,王磊被派回家鄉負責前期的考察和籌備工作。
重回故土,王磊感慨萬千。
十年不見,家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曾經的泥濘小路變成了寬闊的柏油馬路,低矮的平房被高樓大廈所取代,街道兩旁開滿了各式各樣的商店。
唯一沒變的,是老家那座紅磚房,父母依舊住在那里,過著簡樸的生活。
"兒子,你回來了!"母親劉蘭看到王磊回來,激動地拉著他的手,眼中噙滿了淚水,"這些年在外面過得好嗎?"
父親王建國則站在一旁,臉上的皺紋比十年前更深了,但眼神依舊明亮:"瞧瞧,我兒子現在可是大干部了,出息了!"
王磊拉著父母的手,眼睛也濕潤了:"爸,媽,這些年辛苦你們了。我現在工作穩定了,存了些錢,咱們換個好點的房子住吧。"
母親搖搖頭:"這房子住了幾十年,早就習慣了。你自己的生活才要緊,我們老兩口沒什么講究的。"
父親卻問道:"你這次回來是探親還是有工作?"
王磊笑了笑:"兩者都有。公司要在這里建新廠,派我回來考察。正好趁這個機會看看你們。"
當晚,一家三口圍坐在簡陋的飯桌前,享用著母親精心準備的家常菜。王磊詳細地講述了這些年在部隊和公司的經歷,父母則時而點頭,時而感嘆,眼中滿是自豪。
第2天, 王磊開始了正式的工作。
他首先拜訪了當地政府,商討項目用地和優惠政策等問題。
市長對華東機械集團的投資非常重視,親自接待了王磊,并表示會全力支持項目建設。
"王總監,您是本地人,又是軍轉干部,這個項目由您負責再合適不過了。"市長笑著說,"過兩天市里要舉辦一個企業家與教育界人士的座談會,討論產教融合問題,希望您能參加。"
王磊欣然應允:"這正是我們公司關注的方向。我們不僅要建廠,還要為當地培養人才,實現共贏。"
座談會當天,王磊西裝革履地來到市政府大樓。
會場已經來了不少人,有企業家,有學校校長,還有教育局的領導。
王磊正在和幾位企業家交流經驗,忽然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
"哎呀,劉校長,您看這不是李總嗎?上次他可是捐了五十萬給咱們學校啊。"
王磊轉過頭,看到一個中年男人正在向一位老者介紹另一位企業家。
那中年人的背影和聲音,讓他有種說不出的熟悉感。
當那人轉過身來時,王磊愣住了——那張臉,盡管比十年前蒼老了許多,但他絕對不會認錯,那是黃志明,他高中時的班主任。
黃志明顯然沒有認出王磊,只是禮貌地點頭示意了一下,便繼續和旁邊的人交談。王磊站在原地,心中五味雜陳。十年前那句"高考后你大概只能去要飯",仿佛又回蕩在耳邊。
座談會正式開始,市長首先致辭,然后請各位企業家代表發言。當輪到王磊時,主持人這樣介紹道:"下面請華東機械集團運營總監王磊先生發言。王先生是我市走出去的優秀人才,曾在部隊服役十年,榮立三等功兩次,是抗洪英雄。轉業后在華東機械集團工作表現突出,如今帶領企業回歸故里,為家鄉建設添磚加瓦。"
06
王磊從容地走上講臺,開始了自己的發言。
他談到了產教融合的重要性,強調企業和學校應該共同培養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他還宣布,華東機械集團將在當地設立獎學金,資助貧困但品學兼優的學生完成學業。
發言結束后,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王磊走下講臺,看到黃志明正目不轉睛地盯著他,臉上是掩飾不住的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