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四月正芳菲,健康守護正當時。在第31個"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到來之際,由新華日報社健康傳媒中心攜手蔚藍講壇舉辦的公益健康大講堂活動于4月22日在常州老年大學舉行,吸引了大批老年學員和社區中老年居民前來參與。通過知名腫瘤科普專家的講解與健康檢測咨詢服務,提升公眾尤其是中老年群體的腫瘤防治意識,進一步倡導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科學防癌知識,幫助中老年朋友共同做好自我健康第一責任人,提升生活質量,擁有健康生活。
認識腫瘤:撥開迷霧見真章
惡性腫瘤是危害人類健康的重要疾病,科學認識是有效防控的第一步。本次活動特別邀請了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江蘇省老年學學會副會長、蔚藍講壇公眾號及視頻號創建人、江蘇省抗癌協會科普專委會常委孫蔚莉作科普講解,孫蔚莉主任結合豐富的臨床經驗和專業知識,深入淺出地為大家剖析腫瘤疾病,解讀癌癥高危因素與早期信號,并就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防癌體檢給出了專業建議。
講座中孫蔚莉主任介紹說,腫瘤本質是機體細胞在遺傳、環境等因素作用下發生的異常增生,根據生物學行為可分為良性、惡性及交界性三類。良性腫瘤顧名思義性質較為溫和,生長速度緩慢,有清晰的邊界,像一個“安分守己”的團塊,一般不會侵犯周圍組織,也不會向遠處轉移例如常見的脂肪瘤、纖維瘤等。只要及時發現并處理,大多預后良好。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人們常說的癌癥即惡性腫瘤。惡性腫瘤細胞如同“脫韁的野馬”,生長迅速邊界模糊,具有強烈的侵襲性。它們不僅會破壞鄰近的正常組織和器官,而且癌細胞可能脫落,通過血液、淋巴等途徑流竄到身體其他部位“安營扎寨”,形成新的病灶,這就是所謂的轉移。肺癌、胃癌、肝癌等都屬于惡性腫瘤。一旦發生轉移,治療難度將大大增加,對生命的威脅也急劇升高。因此對于惡性腫瘤,務必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將其扼殺在搖籃之中。
防癌之道:掌握知識辨風險
防癌如防火,消除早期隱患勝過亡羊補牢。講座中,孫蔚莉主任深入介紹了癌癥的高危因素及早期信號。她強調,掌握腫瘤防治知識,警惕早期腫瘤癥狀至關重要,如腫塊、疼痛、出血、體重驟降等,都可能是癌癥的早期信號,建議公眾定期進行體檢,利用影像學的CT、MRI,腫瘤標志物檢測等手段進行篩查,以便早期發現和治療。孫蔚莉主任還將致癌因素條分縷析,歸納為三大類危險因素,不良生活方式首當其沖,比如對于煙民而言,每支香煙含7000余種化學物質,其中很多物質屬于明確致癌;對于有飲酒習慣的人群,酒精代謝產物乙醛可致DNA損傷,使肝癌風險提升數倍。另外長期高鹽飲食、習慣腌制食品等也與胃癌等消化道腫瘤有著較大關聯性,高脂肪、高熱量飲食還可能增加結直腸癌、乳腺癌的風險,新鮮蔬菜水果攝入不足,會導致維生素和抗氧化劑缺乏,削弱身體抵抗力。缺乏運動和肥胖也不容忽視,長期久坐不動,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4等也會增加多種癌癥風險。孫蔚莉主任強調,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腫瘤發生風險,做到防患于未然。
此外,環境與職業暴露、感染與慢性疾病以及家族遺傳等因素也在癌癥的發生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對于中老年人群而言,孫蔚莉主任提醒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防止過度暴露于陽光紫外線以及廚房油煙等環境中,另外包括幽門螺桿菌感染、乙肝丙肝病毒感染等都造成一些癌癥的主要風險因素,需要注意做好防治。一些常見慢性疾病如慢性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結腸炎等也可能演變為癌癥。患有這些疾病的人群需要定期監測,警惕癌變風險。對于一些具有明顯遺傳傾向的癌癥,必要時及時進行基因檢測和早期篩查。
孫蔚莉主任強調,知癌不恐癌,認識這些高危因素并非是要讓自己產生恐慌,而是要正視風險,并采取積極的行動去規避和管理風險。通過改善生活習慣、遠離有害環境、積極治療相關疾病、關注家族病史等方式,就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風險。
精準篩查:量體裁衣護安康
對于癌癥篩查,孫蔚莉主任介紹說,防癌體檢不是一味的要做到“大而全”,而是要做到量體裁衣一樣精準,根據個體風險進行個性化防癌篩查,關鍵在于精準和適宜。最明智的做法是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包括年齡、性別、家族病史、生活習慣、既往病史、環境暴露等因素,進行個體化的癌癥風險評估,然后有針對性地選擇最合適的篩查項目和篩查頻率,以免增加無效的負擔。
孫蔚莉主任介紹,首先要充分了解和評估自身的風險因素,例如家族病史是重要的考量因素。要明確家族中是否有癌癥患者,特別是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的患癌情況。某些癌癥如乳腺癌、卵巢癌、結直腸癌、胃癌等具有較強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相關病史,個體的患癌風險會相對升高,需要更加重視相關的篩查。除了家族史,個人的生活方式如吸煙、飲酒、飲食習慣等,以往的環境和職業暴露史、是否患有某些慢性感染或癌前病變等,都是評估風險的重要依據。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全面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并根據醫生的建議及時調整不良生活方式,本身就是降低癌癥風險的重要一環。其次在風險評估的基礎上,選擇合適的篩查項目和時機。
講座中孫蔚莉主任也針對幾種高發癌癥給出了具體的篩查建議,例如肺癌風險人群建議每年進行一次低劑量螺旋CT檢查,乳腺癌風險人群建議從40歲開始,每年進行一次乳腺鉬靶檢查,必要時可結合乳腺超聲,結直腸癌風險人群建議從50歲開始進行篩查??梢赃x擇每年進行一次大便潛血試驗,或者每5-10年進行一次結腸鏡檢查等等。她強調,這些建議是基于一般原則,具體的篩查方案還需要結合個體情況,并與醫生充分溝通后確定。防癌體檢是一個動態調整的過程,隨著年齡增長、生活方式改變或出現新的健康問題,篩查策略也可能需要相應調整。
科學抗衰:擁抱健康進行時
除了精彩的專家科普講座外,本次活動還特別為中老年朋友們提供了免費健康咨詢與檢測,涵蓋中醫特色的“AI扁鵲”體質檢測、鷹瞳檢測、動脈斑塊檢測、指尖檢測等,得到中老年朋友們的熱情參與和點贊歡迎。
衰老是機體各組織器官功能隨年齡增長而發生退行性變化的過程,其本質是自我修復能力下降全身衰老與系統衰老同步,不僅讓人失去機體功能,也是罹患癌癥等疾病的危險因素。作為中醫藥抗衰老領域的關鍵成果,氣絡學說精氣神理論指出腎精虛衰是衰老根本,以此為指導研發的八子補腎膠囊也為科學抗衰老提供了全新解決方案。研究顯示其可從多維度全方位改善衰老。對衰老十二大標志物中的八大標志物具有改善作用,在應對腫瘤疾病風險方面,研究顯示其還可降低脾臟中老化細胞的比例,促進脾臟淋巴細胞的增殖特別是T淋巴細胞的比例改善。
正如專家所介紹的,人體細胞每天都有“叛變”,從而導致腫瘤疾病風險的發生,良好的人體免疫系統正是減少這種風險的第一道警戒線,免疫功能一降低,炎癥腫瘤也就來了,而做好科學抗衰,可以為中老年人群健康打下穩固基石,更好地防范腫瘤疾病風險。與此同時,通過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掌握科學抗衰方法,也能幫助廣大中老年人群真正擁抱健康,享受高質量的晚年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