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關系節奏 脫單 原生家庭
問:冷大,我今年29歲,本科畢業,年收入18萬。為什么我總是陷入“曖昧-斷聯”的死循環?
半年前在徒步活動認識個男生,每天互道早安晚安,他周末會開車帶我去郊區拍照。
上個月我生日他送施家項鏈,我以為要表白了,結果他現在突然冷淡,消息隔半天才回。
閨蜜說他這是“養魚”,可我不明白,他條件比我好(985碩士/年薪50萬),為什么要耗著我?
我最近下載社交軟件成癮,同時和三個人聊天,但見面后都沒下文。
我知道這樣不好,可獨居太孤獨了,連生病發燒都沒人倒杯水……
冷愛老師,我是不是被原生家庭影響了?(我爸出軌過)怎么才能建立健康的戀愛觀?
答:你說你和那個男生認識半年了,天天早安晚安,周末一起出游,甚至還收到了項鏈。但,關系遲遲沒有“落地”。
你以為他要表白了,結果他“掉頭走了”。問題出在哪里了呢?
一,關系節奏。
你把戀愛的主動權完全交給了對方——等他來表白,等他來確定關系。
半年了,你不敢開口確認“我們是什么關系”,你可能怕對方覺得你“太黏人”、“太著急”,也可能怕對方不夠喜歡自己、怕自己受傷。
但親密關系是需要雙向“調頻”的。如果你不主動調頻,你只能接受對方設定的頻道,而你心里總是“卡頓”的。你可以怎么做呢?
1、及時確認關系節奏
你可以在聊天時自然地問:“我們認識也半年了,你對我們的關系是怎么看的?”
如果對方回避、含糊其辭,那么你要警覺:
他可能根本沒打算讓你成為正牌女友,而是讓你一直處在“曖昧但不確定”的狀態中,既滿足他的情緒需求,又不需要責任和承諾。(標題出處)
這不叫“在一起”,這叫“你在陪跑”。
2、你也要有戀愛的主導感
你說:“怕自己配不上他”。他是985碩士、年薪50萬,所以你一直很“珍惜”這段關系,不敢發脾氣,不敢確認,不敢催進度。
但你要記住:戀愛不是職場,不是看誰的簡歷更完美。
如果你很喜歡他,不妨主動表達你的期待。不是表白,而是表達:“我很喜歡和你在一起的感覺,我也在認真了解你”。
你要學會把戀愛主導權拿回來。你不是等待別人挑選的“待定人選”,你是能發起連接的選擇者。
鼓勵你在關系中更勇敢些。勇敢的女孩子,會主動表達。
她會想:他條件比我好,我也喜歡他,我就把他燜在過來,讓他成為我的男朋友。而不是,他條件比我好,為什么要耗著我?
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心理狀態,也會形成不一樣的關系結果。
二、孤單生活。
你說你最近瘋狂下載社交軟件,一邊“嫌棄沒下文”,一邊又控制不住去聊天。
其實你不是“社交軟件上癮”,而是你太孤單了。你說得特別真實:“獨居太孤獨了,連生病發燒都沒人倒杯水。”
你想要的是有人陪、有人疼、有人理解。可你不斷地在淺層聊天中耗能,卻得不到深層連接。
你需要更多的是“穩定的人際支撐”,而不是“漂浮的戀愛期待”。
除了和異性曖昧聊天,你需要建立自己的社會支持系統,比如朋友、興趣愛好、咨詢師。
你也可以去參加一些線下興趣社群,比如瑜伽、讀書、徒步、冥想。
愛情是生活的一部分,不是你整個人生的“救命稻草”。生活豐富的人,更容易擁有健康幸福的關系。
三、原生家庭。
你問“是不是爸爸出軌,對你有影響”,答案是:有。
你可能已經不信任男性,也不信任親密關系,甚至不信任自己會被真心地愛著。
你會不自覺地“防御”情感投入:不敢確立關系;不敢主動提需求;總是退縮、等待、試探……
你的內心有個聲音:我怕被拋棄,所以我先不投入。
你為什么總是陷入“曖昧-斷聯”?這和你的防御機制也有關系。
另外,你從小可能站在了你媽媽的陣營,對父親失望,對男人憤怒。你承擔了不屬于你年紀的痛苦和壓力。
但你要知道:你不是媽媽的保護者;你也不是爸爸的批評者;你只是他們的孩子。
在原生家庭中,你需要回到女兒的位置上。做原生家庭的療愈,不是為了“原諒”,是為了不再重復。
你已經29歲,你的人生不需要繼續重復媽媽的婚姻。你可以創造你自己的關系模板。你爸爸出軌,不代表天底下所有的男人都這樣。
具體的影響和療愈,建議你做專業的心理咨詢。
在咨詢中,你可以做原生家庭療愈+脫單輔導。爸爸的出軌,讓你缺少穩定的客體。
通過咨詢,你的內在會更穩定、回到女兒的位置上,你會懂得情感的規律,也更有底氣、更懂方法去脫單。
四、健康的戀愛觀
很多女生都會問:“那到底什么是健康的戀愛觀”,給你四個關鍵詞:
1. 你有主動權
你可以發起連接,可以表達感受,可以設定邊界。不是等著被愛,而是有勇氣“選”和“被選”。
2. 你敢說不
當一個人模糊不清、吊著你、不給承諾,你不是“死磕”,而是敢轉身。
不是你“玩不起”,而是你“玩夠了”。離開了錯的人,你才能遇到對的人。
3. 你有穩定的自我
一個人生活時,也能照顧好自己,有朋友、有愛好、有成長。
你不需要靠愛情活下去,而是有能力給關系賦能。
4. 你敢相信未來
你相信這個世界上有好男人,也相信自己值得被愛。不是“我怕愛”,而是“我敢愛”。
你問:“我總是掉進曖昧-斷聯死循環,該怎么辦?”,答案是:
不再沉默:你有表達感受的權利; 不再退縮:你可以主動去問“我們是什么關系”; 不再內耗:你配得上真誠的回應和穩定的連接。
你已經在覺察,已經在提問,已經在改變的路上。歡迎你持續和我們連接。
祝福你走出原生家庭的陰影、收獲幸福的關系。
主創團隊 | 冷愛 方賞 茜茜 惠生
如果你也想咨詢或者傾訴,請私信我!
本文的插畫,未經授權,不得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